邓小平同志对毛泽东关于“几个党好”思想的坚持和发展

2009-12-16 来源:

     毛泽东同志在社会主义改造即将完成之时提出了“还是几个党好”的思想。邓小平同志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和继承了毛泽东这一思想,进一步阐明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行多党合作的理论,揭示了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的客观必然性、政治基础和方针政策的重大问题。
  
  毛泽东说:“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
  邓小平说:“我们党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合作 长期的,这一个方针是早已确定了的”。

  
  民主党派与共产党的历史关系及其所起的特殊历史作用决定了共产党必须与民主党派长期合作下去。为此,毛泽东早在民主革命胜利前夕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就提出了在将来的社会主义时期共产党要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合作的问题。他指出:“我们党同党外民主人士长期合作的政策,必须在全党思想上和工作上确定下来。”(《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版,第1432页。)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一再强调民主党派要与共产党一道前进。他希望民主党派要过三关,即战争关、土改关和社会主义关。过了这三关、“人民是不会忘记的,他们的前途是光明的。”(《毛泽东选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1版第27页。)因此,1954年4月,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讲话中提出:“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毛泽东选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1版,第278页。)邓小平同志在50年代也指出:“我们有些同志对民主党派、民主人士的作用认识不够,不懂得各民主党派都是有代表性的,他们所代表的阶层就喜欢听他们的话,看他们的宣言比看我们的够味。”他要求每一个党员干部都要懂得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否则,我们的任何一件事情都是办不好的。1956年9月,他在《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中指出:“我们党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合作是长期的,这一个方针是早已确定了的。从抗日战争时期开始,我们党就实行了同党外民主人士合作的方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我们同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的民主人士的合作,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十多年的经验证明,这种合作对于我们党的事业,是有益而无害的。”
  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同志科学地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来我国阶级关系和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以及民主党派自身的发展变化,明确指出,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是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战友和诤友的关系。他认为,在我国的社会生活中,虽然客观上存在着不同阶层和社会群体,但他们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民主党派与共产党有着根本的利益和共同的奋斗目标,因而,不再是共产党政治上的“反对派”,而是与共产党彼此信任、真诚合作的友党。他们不仅在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接受社会主义改造、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反对国内外敌人的斗争中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在“文化大革命”内乱时期,在不少人遭受迫害的情况下,仍然坚信共产党的领导,有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他们始终为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贡献力量。这就决定了“在新的历史时期,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仍然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不可忽视的作用。”(《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04页。)“我国各民主党派在民主革命时期同我们党一道前进,一道经受考验。在今后的建设中,我们党还要同所有的民主党派和爱国人士长期合作。”(《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4页。)由此可见,邓小平继承和坚持了毛泽东“还是几个党好“的思想,强调共产党必须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合作。
  
  毛泽东说:“一个党同一个人一样,耳边很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
  邓小平说:“共产党总是从一个角度看问题,民主党派就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出主意”。
  
  毛泽东同志于1956年在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关系问题上提出的“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八字方针,被载入中共“八大”决议。1957年2月,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讲话中,对“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作了系统、深刻的阐述,他说:“为什么要让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民主党派 同工人阶级政党长期共存呢?这是因为凡属一切确实致力于团结人民从事社会主义事业的、得到人民信任的党派,我们没有理由不对它们采取长期共存的方针。”“为什么要让民主党派监督共产党呢?这是因为一个党同一个人一样,耳朵很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大家知道,主要监督共产党的是劳动人民和党员群众,但是有了民主党派,对我们更为有益。”对于毛泽东的这些思想,邓小平是完全赞同的。1957年,他在《共产党员要接受监督》中指出:各党派的‘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毛主席讲了,我不准备多讲了。这里讲的是我们党内不少人士思想不通,不了解它的好处,这个方针“对我们的国家有深远的影响,对我们党有极大的好处,对发展马克思主义有很大的好处。”因为“共产党总是从一个角度看问题,民主党派就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出主意。这样反映的问题更多,处理问题会更全面,对下决心会更有利,制定的方针政策会比较恰当,即使发生了问题也比较容易纠正。”新时期,邓小平在理论和实践上不仅坚持而且完善了这一方针。首先,明确了互相监督的重点是民主党派对共产党的监督。这种监督对共产党来说有“利于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克服缺点,减少错误,”把我们的各项工作做得更好。其次,揭示了新时期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亲密关系是“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十六字方针是对八字方针的坚持、完善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长期合作经验的科学总结。“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形象地体现了执政的共产党与参政的民主党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中的赤诚相见,通力合作的关系。这一关系的建立,使“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有了更良好的基础和环境,使多党合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如果说毛泽东把民主党派存在的必要性建立在社会主义事业需要民主党派发挥作用和对民主党派进行教育改造的基础上,那么,邓小平则更多地把民主党派存在的基础建立在发挥民主党派对社会主义建设的作用上。同时,他还把多党合作上升到对马克思的发展这个高度,体现了邓小平同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多党合作认识的新的发展。
  
  毛泽东说:“民主党派是联系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政权中要有他们的代表的代表”。
  邓小平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行多党派合作,这是我国具体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所决定的,也是我国政治制度中的一个特点和优点”。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这一制度,是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经过多党合作的长期实践,特别是经过新时期的实践和理论总结,逐步形成起来的。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是在政权以外的合作。合作的目的,是要推翻国民党反动政权,建立人民政权。1949年,当国民党政权即将被彻底推翻时,新中国应该建立一个怎样的政权来实现向社会主义过度,作为一个重大理论课题提出来。毛泽东同志从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向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道路这一特殊国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为新中国的政权奠定了理论基础。人民民主专政是由工人阶级领导的国家政权,它在阶级机构上实行两个联盟,即在工农联盟的基础上,工人阶级还与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建立联盟,组成四个阶级联合的政权。这在无产阶级专政史上是个创举。在毛泽东人民民主专政理论指导下,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成为国家政权中的合作。对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和作用,毛泽东指出:“民主党派是联系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政权中要有他们的代表才行。”(毛泽东在第一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期间的谈话,1950年4月22日。见《历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概况和文献》,第6页)“总结经验和决定方针的工作是我们大家一起来做的,是各民族、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民主人士的代表人物集合在一起来做的。”(《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25页)在毛泽东领导下,中国共产党就重大方针政策与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实行政治协商,民主党派成员广泛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创造了在国家政权中实行多党合作的基本经验,初步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基本格局。
  邓小平继承了毛泽东关于在国家政权中与民主党派实行合作的基本思想,科学地分析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社会各阶层的状况,指出,在新的历史时期,民主党派原来所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绝大部分已经成为工人阶级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还有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各民主党派“都已成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邓小平文选》第22卷,第186页)“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行多党派的合作,这是我国具体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所决定的,也是我国政治制度中的一个特点和优点。”邓小平的这一思想,揭示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与我国政治制度的内在联系,第一次肯定它是我国政治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这就为从制度上保证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长期合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也揭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根本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党制或两党制,也有别于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一党制。“资产阶级国家的多党制有什么好处?那种多党制是资产阶级互相倾轧的竞争状态所决定的,它们谁也不代表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资产阶级政党之间相互拆台、互相攻击,“这使它们每个国家的力量不可能完全集中起来,很大一部分力量互相牵制和抵消。”“我们国家也是多党,但是中国的其他党,是在承认共产党领导这个前提下面,服务于社会主义事业的。”(《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67页)从邓小平的这些论述可以概括出我国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基本特点:第一,共产党领导在我国各政党中处于领导地位,各民主党派接受共产党的领导。第二,各政党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第三,在国家政权中,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第四,共产党同民主党派之间实行政治协商、互相监督。第五,共产党和民主党派都是合法的政党。我国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同西方多党制比较,具有鲜明的优越性,主要是:第一,我国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建立在消灭剥削阶级、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各个政党的活动都是人民行使民主权利的体现,民主具有极大的广泛性。第二,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反映在政党制度上,各政党能够建立起共同的奋斗目标,政党之间是通力合作的关系。第三,我国一党领导、多党合作的政党制度能够在广泛民主的基础上形成统一意志,协调劳动人民内部的各种利益关系,实现广泛民主和集中领导的统一,从而能够保持国家政治长期稳定和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由此可见,邓小平同志大大地发展了毛泽东关于几个党好的思想,对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最为突出的理论贡献。
  
  毛泽东说:一些人“认为民主党派是‘一根头发的功劳’,一根头发拔去不拔去都一样的说法是不对的,从他们背后联系的人们看,就不是一根头发,而是一把头发,不可蔑视。”
  邓小平批示:“可以组织一个专门小组(成员要有民主党派)”,专门拟定民主党派成员参政和履行监督职责的方案,并在一年内完成,明年开始实行。”
  
  建国初期,共产党内有少数同志认为,对民主党派,不应在政治上去提高他们,在组织上去发展他们。一些民主人士也认为,新中国已经建立,他们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无须再存在下去。毛泽东郑重指出:“要向大家说清楚,从长远和整体看,必须要民主党派。”“认为民主党派是‘一根头发的功劳’,一根头发拔去不拔去都一样的说法是不对的,从他们背后联系的人们看,就不是一根头发,而是一把头发,不可蔑视。” (毛泽东在第一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期间的谈话,1950年4月22日。见《历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概况和文献》,第6页)根据毛泽东这些思想,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在人民民主专政条件下团结民主党派的总方针和各项政策,坚持并发展了同民主党派的合作,团结各民主党派参加了人民政协和人民政权的工作,同他们协商决定国家大政方针和重大经济文化建设问题,推动他们参加反帝爱国斗争和各项民主改革运动,参加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这对于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彻底完成民主革命的历史任务,顺利实现社会主义改造和迅速发展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起到了重要作用。
  我国各民主党派在同共产党长期合作中,无论是民主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和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对此,邓小平同志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赞扬,他指出:“在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斗争中,各民主党派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以后,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推动和帮助各自的成员以及所联系的人们,接受社会主义改造,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参加反对国内外敌人的斗争,也都做出了宝贵的贡献。”“这些都是中国人民所不会忘记的。”进入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同志认为,要发挥民主党派的作用,让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还必须有可操作的具体措施,不然就会流于形式。为此,邓小平同志于1989年1月2日在中央统战部上报的《北京市部分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对多党合作问题的看法和意见》材料上批示:“可以组织一个专门小组(成员要有民主党派),专门拟定民主党派成员参政和履行监督职责的方案,并在一年内完成,明年开始实行。”(《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432页。)根据邓小平同志的这个批示,中共中央经同各民主党派领导人协商,于当年12月制定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简称《意见》),并于1990年2月9日全文公开发表。这个文件在全开总结我国多党合作的历史经验、明确多党合作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的同时,进一步阐明了我国多党合作的基本原则,明确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完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具体政策措施,规定了民主党派参政和监督的具体形式。《意见》推动多党合作进一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切实保证民主党派发挥其作用。《意见》的发表也为各地制定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实施细则提供了依据,推动了地方上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毛泽东同志“几个党好”思想和邓小平多党合作理论对于调动民主党派的积极性,发挥他们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今天,重温这些思想理论,对于我们深入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