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履行参政党职能,更加有效地参政议政

——浅谈民主党派如何在政协发挥参政议政作用

2009-12-16 来源:

    人民政协是最广泛的统一战线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重要场所。从人民政协诞生以来,中国的各民主党派作为人民政协组织中的重要界别和组成单位,在政协这一政治舞台上积极参政议政,主动向中国共产党和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建议,充分发挥民主党派人才荟萃的优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献计出力。

二十一世纪,是人类社会大发展的世纪,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世纪,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大展宏图的世纪。时代将赋予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以更加丰富、更加广阔、更加深刻的内容,也为多党合作制度的坚持和完善提出了许多全新的理论课题和更高的实践要求,面对新时期新阶段,各民主党派作为中国政治舞台上的参政党,能否更加有效地参政议政,是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       新世纪民主党派参政议政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进入二十一世纪,各民主党派和共产党一样遇到了“三大变化”,即世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正在发生大变化,各参政党在改革开放20年来也发生了大变化。这就要求各民主党派根据变化了的世情、国情、党情,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才能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上不断向前发展。
1、参政议政外部环境的变化。
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苏联、东欧等一批大党老党相继丧失执政地位,我们伟大的党经受住了考验,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绩。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妄图通过“分化”、“西化”、“弱化”等手段,企图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把中国纳入美国领导的国际秩序中。在这种复杂的国际斗争中,集中体现中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特点和优点的多党合作制,理所当然处于前沿阵地,参政党如何更加有效地参政议政,向国际社会充分展示我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优越性,是参政党面临的重大课题。
2、参政议政内部环境的变化。
(1)民主党派成员的政党意识淡薄和参政党理论建设滞后。
我国各民主党派有着半个多世纪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经历,尤其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更有着多方面的、丰富的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实践经验。但对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实践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则始终是参政党理论建设中的薄弱环节。就民主党派自身来说,参政党职能的发挥,与参政党应有的政治地位和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尚有不适应之处,尤其是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进程相比,在一定程度上显得有所滞后。一是民主党派还有一部分领导干部,在指导思想上和工作实践中,未能完全把参政议政、民主监督作为民主党派的最主要的职能,并使之成为带动全局的中心工作;二是民主党派成员,从整体上来说,参政党的政党意识和政治参与的主动精神仍未真正地确立起来。视野大多局限于经济、环保和一些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缺乏作为社会活动家和政治家应用的思想高度和气魄。
(2)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人才不足,后备干部培养机制不健全。
民主党派成员数量在近20年有较大增长,从恢复组织活动时的6.5万人,发展到今天的63万人。但能胜任参政议政的人才却不足。其主要表现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每逢各级人大、政府、政协以及民主党派换届时,提着“帽子”找人的被动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性改变;另一方面是参政议政的任务不断加重、要求不断提高,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能力和水平则远不能与之相适应。近年来民主党派的提案数量确实有大幅度增长,涉及的面也大大拓宽,但质量高的不多,受到重视或被采纳的较少。分析起来有以下一些问题:1、一些现有高层次的民主党派中年知识分子在业务上正处于出成果、向高水平发展的关键时期,同时是单位的业务骨干,承担着繁重的专业技术工作任务,无暇顾及参政议政。2、由于培训力度小、新生力量少,参政议政队伍建设发展缓慢。从总体上看,政协的调研任务增多,但仅限于政协委员,党派成员实际参与面仍然很窄。党派自身的调研有一批骨干力量,但数量少形成“老面孔”多,导致部分现有人才过度使用。3、民主党派组织发展空间在缩小,难度加大。由于无党派的知识分子和有代表性人士政治参与的途径逐渐增多,相对减少了民主党派对他们的吸引力,一些尚未加入党派的知识分子认为,保留无党派身份在政治上同样会得到社会重视;一些高学历高职称知识分子担心参加民主党派后活动增多,会影响业务的发展而不愿意参加民主党派;在一些基层单位出现一个高学历高职称知识分子,几个党派都去做发展工作,造成尴尬局面。4、后备干部培养机制不健全。特别是参政议政人才与其党内职务、实职安排、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推荐安排和选拔相脱节,缺乏锻炼的台阶,使一些优秀的后备干部难以脱颖而出,造成人才的埋没。另外,一些基层单位党委对于推荐优秀人才参加民主党派在认识上存在偏差。
(3)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和一般党员参与参政议政机会较少。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民主党派的基层组织尤其是知识分子集中的基层组织的参政议政活动越来越活跃,绝大多数成员均怀着良好的愿望加入民主党派组织,并能以参政党党员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做好本职工作,应该成为民主党派履行职能的拓展和延伸。但长期以来,他们直接参与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活动的机会不多。为此,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和一般党员的参政议政活动,应给予重视,创造让更多人参与的活动平台。
(4)特约人员疏于管理,未能发挥应有的民主监督作用。
从了解目前的聘任的特约人员的情况看,政府有关部门大都按中发[1989]14号文件精神,聘请了“四大员”,有的还扩展为“七大员”,甚至“八大员”,但流于形式的多,“特约人员”的作用还没有真正发挥。原因是对“特约人员”管理上存在问题:一是有关部门重邀聘、轻指导;二是邀聘单位重形式、轻实际;三是民主党派对“特约人员”很少管甚至未管;四是“特约人员”重荣誉“光环”、轻履行职责;五是有关部门聘请“特约人员”缺少与政协、统战、党派相互通气、协调,“特约人员”出现多头聘、自由聘现象,有的成员一人兼多个特约,影响作用发挥。其结果是“特约人员”行为个人化趋势严重,履行监督职责水平不高。
(5)对口联系工作“一头冷一头热”。
近年来,民主党派与政府部门的对口联系工作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对于民主党派加强调研工作,知情出力,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目前仍然处于初级阶段的水平,往往是民主党派一头热,而部门单位一头冷,有些对口部门甚至停留在一年一次座谈会的状况,对口联系的作用需进一步得到加强。
(6)民主党派机关干部锻炼少,工作水平难以提高。
民主党派机关担负着“参谋、实施、协调、服务”等职能,是民主党派各项工作有效运转的枢纽。近来年,中共各级党委及统战部门和组织部门已给予关注,纳入了公务员管理范围,提高了民主党派机关干部的社会地位;同时也允许民主党派机关通过社会上公开招聘了一批公务员进机关,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机关干部的素质状况和知识结构。但是,一是机关干部参政议政、社会调研和理论研究人才仍然严重短缺,严重制约了日益增加的参政议政调研工作的开展;二是地方组织的机关干部太少,有的设区市的市委会才1~2个专职干部,未能形成有效的工作班子;三是随着民主党派机关中层干部的相继退休,而一些年轻干部又缺乏锻炼,出现中层干部“断层”现象;四是机关干部“进”、“出”困难。挂职锻炼机会少,工作能力难以提高。
二、面对新形势,应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在政协的作用,更加有效地参政议政。
1、面对新的挑战,各民主党派要从理论上端正认识、摆正方向,在实践中调整策略、抓住关键,从素质上加强建设、苦练内功,方能在新世纪更加有效地发挥参政议政作用。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工作,就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状况出发,深入研究在现实条件下影响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各种因素及其变量,多层次、多方位、多角度地综合考虑、利用有利条件,改变不利条件,抓住机遇,更加有效地发挥民主党派参政议政作用。形势的发展变化,强化和提升着参政党在我国政治经济及社会生活和国际事务中的战略地位,参政党的参政议政必须适应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深刻变化,更好地服从服务于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服从服务于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服从服务于保持国家政局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团结,服从服务于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在国家及国际社会生活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2、要切实加强和改善党对多党合作的领导。
我国的政党制度是在人民革命中形成的,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各民主党派的历史选择,是各参政党有效发挥参政议政作用的根本前提和根本保证。面对新世纪的挑战,坚持多党合作,使之沿着正确方向不断巩固和发展,尤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就是要“抓住根本,放开全面”。抓住根本,即强化政治领导,使之落到实处;放开全面,即放手让参政党独立地开展各项工作。首先,要进一步明确党的政治领导的内涵。使之更加科学化、严密化、具体化。在此基础上,建立、完善执政党实施政治领导和参政党接受政治领导的双向互动机制,落实到双方各级领导班子的工作规划、议事日程、制度措施之中。各级党委宣传、组织等职能部门,宜以统战部门为纽带,建立由专门机构、专职人员同民主党派职能部门对口联系的制度,把这种对口联系纳入各自岗位目标责任管理中。对民主党派的批评、建议,建立鉴评、采纳、实施、信息反馈等受理规程。要改善民主党派的工作条件,给以足够的财力、物力开展参政议政工作。政协应加强与各民主党派的联系、交流,建立工作机制,共同确定调研课题,建立平台,使民主党派在政协这一政治舞台上更好发挥作用。
3、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作为参政议政工作的主题。促进经济腾飞,实现民族复兴,是执政党与参政党共同的、具体的奋斗目标。参政党应懂经济、懂政治、讲科技、会管理。要围绕中心,把各项工作组成一个整体,一个系统工程,互相促进。实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加大智力投入,扩大知识结构,提升知识层面,全方位、高层次地参政议政。特别是哲学人文社会科学,这是治国方略、施政纲领、管理模式、政策原则的基础,参政党必须具备这方面的知识优势。知识优势和实践经验相结合,才能有真知灼见,才能参加科学决策。
4、要把握住政治联盟的特点,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民主党派历来具有联盟性质,过去是阶级联盟,现在是政治联盟,既有政治上的进步性,又有成员的广泛性。江泽民同志在第十九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民主党派的进步性,是与他们各级参加我们党领导的建立新中国,实现独立、统一、民主、富强的历史伟大业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现阶段,这种进步性集中体现在各民主党派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民主党派的广泛性,是同其社会基础及自身特点联系在一起的。各民主党派的成员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和群体,负有更多地反映和代表他们所联系的各部分群众的具体利益与要求的责任。”从这一点出发,既要看到民主党派成员中出现某些思想问题并不奇怪,带有一定的必然性,不能因为一出问题就否定民主党派成员思想状况主流及对民主党派队伍的基本估价,同时又要充分认识民主党派思想教育的必然性、长期性、反复性和复杂性。如果只强调民主党派的进步性,使民主党派和共产党有一样的面孔,讲一样的话,就会失去了民主党派存在的理由;反之,如果只强调民主党派的广泛性,不坚持正确的政治原则,民主党派就有可能与中国共产党拉开距离,以至政治上迷失方向。能否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是民主党派能否有效发挥参政议政作用的重要前提。
5、要大力加强民主党派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民主党派成员特别是中青年成员的思想状态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21世纪民主党派的基本政治面貌,决定着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是否具有牢固的政治基础,也必然决定着参政议政的有效性。因此,要进一步提高对民主党派加强思想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应该指出,民主党派参政党的性质,决定了民主党派内部不允许存在违反四项基本原则、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社会主义制度、多党合作制度的言行。民主党派作为特殊的政治群体,其思想动态更具有政治性、组织性和影响性。同样的思想动态出现在其他方面可能不会造成社会问题,出现在民主党派方面则就不同。如果民主党派内部的思想认识问题和不健康情绪长期得不到有效地解决,任其沉积、蔓延、恶化,将会影响民主党派内部的团结稳定,有的将成为政治性问题,影响民主党派同中共的团结合作。要在民主党派各级领导人和广大成员中,进一步牢固地树立正确的参政议政意识。深入了解我国政党制度的历史必然性和优越性,自觉抵制西方两党制、多党制思潮的影响。参政党的意识越强,参政议政的自觉性就越高,发挥的作用就越好。
6、努力提高参政党的参政能力。提高参政党的参政能力,建设一支与时代发展相适应,能紧跟执政党前进步伐的高素质参政党队伍,更好地发挥参政议政作用,应放在各民主党派工作的首要位置。根据各民主党派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经验,结合新时期多党合作的要求,应在7个方面提高参政能力:(1)学习理论,提高政治把握能力;(2)坚定信念提高合作共事能力;(3)深入调研,提高参政议政能力;(4)掌握政策,提高民主监督能力;(5)严于律己,提高拒腐防变能力;(6)围绕中心,提高服务社会能力;(7)尽心尽职,提高党务工作能力。
7、充分发挥党派在政协中界别小组的作用。政协委员界别小组活动是政协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搞好界别小组,对提高政协委员的自身素质,增强政协委员的责任感和荣誉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各民主党派在政协均有界别小组,代表党派在政协开展参政议政工作,重视和参与界别小组工作是了解社会,承担责任的有效途径,各民主党派的界别小组委员应积极参与,增加联系,通过“勤相互联系、勤相互交流、勤视察了解、勤上报信息”,努力提高参政议政水平。同时,各民主党派可以通过各自社会服务的优势,了解社情民意,反映社会热点、难点,做好参政议政工作。
8、要建立健全服务于参政议政的各项工作机制。
一是组织网络机制。就是通过在领导班子中明确专人负责、成立专门工作机构、配备专门人员等措施,领导组织、协调部署、督促推动本党派的参政议政工作。通过组织机构和网络系统,将各级组织和广大成员的参政议政工作,纳入统一的系统,将参政议政工作建立在集中成员的集体智慧之上;将提出意见建议的工作,建立在选题、立项、调研、论证、定稿的科学程序上;将推荐参政议政人员的工作,建立在民主集中、优中优选的选拔制度上。
二是反映社情民意的机制。就是通过建立健全内部的信息渠道,及时准确、广泛深入地收集、反映成员及所联系群众对国际、国内重大问题的反映,对中共和国家大政方针政策的意见建议。并通过对这些信息的研究和科学分析,形成本党派的意见建议,供中共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研究采纳。
三是发现和培养参政议政人才的机制。参政党当务之急是建立涵盖面宽,比例合理,年龄梯形,政治、学术复合型的人才群体结构。民主党派应通过修炼内功“栽培”、组织发展“移植”、社会联系“嫁接”,广纳人才。明确参政议政人才的程序,建立和健全一整套发现和培养参政议政人才的科学、规范的程序和制度。使组织发展、领导班子成员和工作骨干的培训、新一代代表人物的选拔,同参政议政工作的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
四是机关工作为参政议政服务的机制。应针对目前机关工作与参政议政工作相互脱节的问题,增强机关工作为参政议政服务的意识,明确赋予机关为参政议政工作起到咨询、参谋和办事作用的职责,在机关中树立人人争为参政议政作贡献的风气,并将这项工作作为干部考评的内容。
总之,未来的国际竞争不仅是经济贸易的竞争,同时也是社会意识形态、政治制度、综合国力的较量。在新世纪,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是中国执政党与参政党共同肩负的重大历史任务。作为我国政党制度中与执政党亲密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参政党,如何推进参政党的自身建设,提高参政党的参政能力,亦是时代提出的新的、而又必须要回答的问题。只要坚定不移的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从新的实际出发,以改革的精神研究和解决参政党自身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就能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客观实际,更加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更能有效地开展参政议政工作。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