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波委员发言:强化农业“两区”建设要素集聚

2011-01-21 来源:联谊报

    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下称“两区”)建设是省委省政府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实现农民增收的主抓手、主平台和主战场。农业“两区”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资源要素利用水平偏低,主要体现为土地流转力度不大,资金缺口较大,主体培育不充分,从业人员年龄偏大、素质偏低,农业科技要素集聚不够;产业“小而散”、雷同现象依然存在;地区间进度不平衡;管理机制不健全,职能发挥不充分。
    为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与保护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开展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作的意见》精神,强化农业“两区”建设要素集聚和优化配置,建议:
    强化土地要素集聚,加大“两区”规划用地有序流转力度。按照“平原须达40%,山区20%以上”流转要求,核心是要优化配置土地资源。加大土地流转政策引导,规范土地流转管理,优化土地流转服务,完善土地流转纠纷仲裁调处机制,切实解决土地流转农户保障。严格按照省国土厅、省农业厅《关于切实做好设施农用地管理服务的通知》精神,落实符合条件的农业服务化主体临时性配套设施的用地,为“两区”建设打好基础。
    强化投入要素集聚,确保“两区”建设如期推进。积极推广杭州、宁波、嘉兴等地经验,千方百计加大对粮食生产功能区的投入力度,整合小型农田水利、农业综合开发、交通道路、农村电网改造等项目资金,更多地向粮食生产功能区倾斜。进一步深化“银农合作”,扩大支农贷款授信,降低支农信贷利率。通过盘活资产、产权质押等途径,充分利用信贷资金建设园区。建议设立省级农业园区建设专项资金,采取项目跟进制,在优先扶持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内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加大土壤地力提升、农产品深加工与流通、低碳农业产业培育以及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探索构建政府引导、工商资本、农民主体、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强化科技要素支撑,促进农业转型和农民增收。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农业科技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强产学研结合,力促“三农五方”把主要精力集中到“两区”建设和服务上来。加快农业技术创新团队建设,推行农业首席专家、农技指导员、责任农技员分级分项目对口联系制度。加强农技人员能力建设和农民科技培训,广泛开展科技供需对接活动,努力形成“专家团队+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的科技成果示范推广和转化机制,提升科技对农业“两区”建设的支撑水平。
    集聚产业发展优势,积极培育新型农业规模经营主体。以“扶优、扶强、扶大”为方向,在技术改造、新品种引进、新产品研发、基地建设、贷款贴息、生产性直补、紧急援助等方面给予支持,加大项目宣传推介和境内外展销补贴,加快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等现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切实落实省政府《关于鼓励和支持大学毕业生从事现代农业的若干意见》精神,吸引大学生到“两区”就业创业,带动农业规模主体树立先进的发展理念,建立先进的经营方式和管理机制。指导和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增资扩股、整合重组等方式组建联合社或联合会,实现质的提升。规范合作社管理运行机制,使“实物分配,货币结算”更具可操作性,在做大做强合作社的同时实现农民普遍增收。
    强化农业“两区”建设管理,营造现代农业良性发展机制。要加强“两区”项目化、信息化、动态化管理,认真执行《浙江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和项目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精神,建立资金使用、管理、监督和绩效评价制度。加快研究“两区”建设长效运行机制,严防“非粮化”或“非农化”、“简单拼凑化”倾向。建立“两区”建设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和奖惩激励机制,促进农业“两区”建设齐头并进,推动浙江农业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