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履职的动力机制初探

2011-04-13 来源:

    政协委员是政协组织的主体,政协的职能履行必须依靠政协委员来实现的。各委员履职动力是否有效激发与政协整体工作成效直接相关联,研究怎样激发广大委员履职的动力是非常重要的课题。本文通过对温州市政协四—七届政协委员提案情况的分析研究,以委员履职情况为切入点,探索政协委员履职动力内在客观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为建立政协委员的履职的动力机制提供理论参考。
  一、政协委员履职的动力源及影响因素
  探索政协委员的履职动力激发机制,首先必须寻找政协委员的履职的动力源,分析动力源的产生和影响因素,从而确立动力激发机制,应用于实践。下面从内外两方面来探讨政协委员的履职动力源。
  (一)政协委员履职内动力
    政协委员职务具有特殊性,与他们本职工作有着本质的区别。从经济学角度来说,履职与个人利益不可能等同,但从组织行为学马斯诺需求理论的角度来探讨,由于政协委员属社会精英群体,其需求不仅仅局限在利益的需求上,其履职具有内动力。可以用以下“三感”概括政协委员履行职责的内动力
  1.责任感。政协委员是中共党委、统战部以及各民主党派、无党派、工商联、团体等经过层层推荐而输送来的。他们普遍具有一定的文化素质、工作素质、思想素质。作为政协委员都十分珍惜这份荣誉,并为之肩负起所联系界别群众的厚望及其应有的责任。比如,鹿城政协卫生小组成员,大多数是单位的骨干力量或者负责人,都具有中高级职称,他们都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这是政协委员履职的内部动力源之一。
  2.荣誉感。政协委员可以说是万里挑一,比如温州全市共有政协委员579名,几乎是从1.4万温州人民中推出1名政协委员。作为一名政协委员,是深受社会、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尊重,同时也深得群众尊重的,这是一种社会地位的象征,是每位政协委员产生发自内心的社会荣誉感。这是政协委员积极履行职责的内部动力源。
  3.成就感。辛勤履职解决了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为党委政府排忧解难,并获得党委、政府、政协组织和群众的认可,这将会在委员内心产生成就感。这是任何一个组织成员工作动力的最佳动力源。
    (二)政协委员履行职责的外动力
  政协组织让每位委员找到归属感,使每位委员都认同自己归属政协组织,也心甘情愿接受政协组织的领导。基于这点,政协组织在推动政协委员履职方面大有作为,可以通过机制设置外部动力源来推动政协委员认真履职。
  1、政协组织“三化”建设的推动力
  近年来,各级政协都非常重视政协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等“三化”建设,对每位政协委员的职责履行提出明确的要求。比如,温州市鹿城区政协提出“三个一”的要求,每位委员每年必须“提交一个有质量的提案、每年提交一条社情民意、参加一次考察或者调查研究”,有效提高了委员参政议政的使命感。这是组织推动政协委员积极参政议政的主要外部动力之一。
  2、政协竞争机制
  为了促使政协工作的开展,提高各委员的履职积极性,许多地方政协组织,创建以界别小组、以委为单位的竞争机制,每年评选优秀大会发言、优秀委员界别小组、重点提案、优秀提案和优秀委员等活动。一定程度提高了各委员履职的积极性,形成了政协委员履职外部动力源。
  3、自身所联系界别的期望
   每一位政协委员都代表着所联系界别的期望,所联系界别的单位或者群众常常有些意愿要通过政协委员表达,使政协委员要深入调查研究,在广泛吸取意见、了解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向党委、政府等相关部门提出意见和建议。这也是政协委员的履职外动力源之一。
  内外部动力源的共同作用,使每位委员积极主动认真履行政协委员职能的动力,这一动力一旦迸发出来,履职效能就会大大提高。
  二、一届政协任期的动力变化规律
  我们以提案为敏感指标,研究分析了温州市第四、五、六、七届政协的提案情况,试图从提案数量角度来研究政协委员的履职动力变化情况。从中发现,一届政协任期为五年,在没有任何干预的情况下,一届政协任期五年可分为三期。
  1.高涨期:第一年第一次全会表现为典型。大多数委员为第一次参加政协会议,对政协认识非常初步,对政协委员身份定位比较模糊,各种相关会议的到会率比较高。这一期的特点:“三感”非常强,热情高涨,履职主动性强,但经验水平有限,部分委员履职感到无从下手。
  2.降温期:第三年第三次全会为典型,由于前两年的履职有成功之处,但肯定也有许多不如意的地方,这时往往会有挫折感。此期的特点:松散性特点会显示出来,对政协作用的产生怀疑,对通过政协发挥作用有一部分委员会丧失信心,履职转向被动。
  3.回归期:第五年第五次全会为典型,此时所有委员对政协的作用、职能、履职途径及效果都有充分的认识,积累了一定经验,逐步达到成熟与理性。一部分委员可能不在兼任下一届委员,一部分委员希望能继续下一任。此期特点:主动与被动并存。积累了履职经验,并对政协的作用有了深刻的认识。这时,下一届可能不再续任的委员会相对被动,希望能继续担任者,会更加主动,表现出比较高的热情。
  三、政协委员履职的动力激发机制
  激发政协委员履职,要在对政协性质、职能等充分理解的基础上,针对不同时期政协委员的行为学特点,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采取激发机制,从而提高政协委员履职的积极性。
  (一)充分理解和应用三个关键词是促使委员履职有效动力机制
  政协的全称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其中对“政治、协商、会议”这三个关键词的理解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完全理解这三个关键词的含义,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充分发挥每位委员的积极性。
  第一关键词——政治
  理解:1、政协是政治组织,必须讲政治,讲政治肯定有而且必须允许不同声音。因此,在政协内部营造良好的话语氛围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将这一氛围营造好,政协就会显出活力。
  2、政治是不同利益诉求的文明或者不文明的博弈,每位政协委员都代表着各自界别的利益和心声。对政协组织来说,必须要有表达的途径和允许表达的氛围。
     启发:营造良好宽容的政治环境,要求政协委员统一目标而不统一思想,要求大家的目标统一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上来,但不限制大家的思想,也不可能统一大家的想法,必须有一个“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政治环境。
  第二关键词——协商
    理解:(1)充分发挥民主协商是政协组织行为的最高准则,政协的一切重大事项都应该在充分民主协商的基础上才能决策。            
   (2)协商是在没有做出决策前的平等协商,是发挥政协整体积极性的妙招,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每位政协委员的主观能动性,发挥政协委员的智力优势,激发出每位政协委员的履职动力。
    启发:发扬民主是以充分协商为前提,是调动政协委员积极性的关键,真正让广大政协委员作主,体现主人翁身份,是促进政协各项工作的关键。
  第三关键词——会议
  理解:政协的本质是国家重要的会议制度
  启发:开会就是重要的履职,政协的许多职责在会议中体现,要不断强调政协委员的参会率,否则就失去政协委员的意义。由于政协委员大多有比较忙的本职工作,在降温期松散性的特点也会显示出来,对政协经常开会有不同的看法。因此,理解这一制度的本质是非常重要的。
  (二)分三期激发是促使政协委员履职有效动力
  根据上述的研究,一届政协任期为五年可以分为三期,呈现出各期不同的履职动力变化规律。根据不同期变化规律,采用不同的激发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政协委员的最大作用。
  1.高涨期激发方法:要以激发内动力为主。主要是:(1)主要强调履职数量,积极鼓励引导。对每位委员在提案、社情民意反映等方面要求不能过高,首先要强调数量,关键要建立信心,积累经验为主要激发动力的方法,不要过多评价提案等撰写质量,以免打击政协委员履职的积极性。(2)适当示范:小组或者各委等有经验的委员要做好示范,以老带新,帮助指导他们准备提案等选题,列出提纲,指导撰写提案等,以高度的责任感来引导他们。
  2.降温期的激发方法:(1)落实硬指标,这一阶段政协委员履职动力可能会有所下降,必须有硬指标来适当施加压力。(2)质量并举,在注重数量的同时,更要注重履职质量,适当强化各小组、各委间的竞争和评比,建立比较竞争机制激发履职动力。(3)“三感”动力引导,特别要注意内外动力的结合的激发。
  3.回归期:此期比较复杂,往往从委员的动力看,主动与被动并存。下一届可能不再任的委员相对被动,希望能继续担任者,较为主动。此期的激发方法:抓好质量求精品,这一期的政协委员经过前阶段的履职实践,积累了一定经验,结合本身的基础,要发挥好政协的作用,要鼓励出有影响的精品,从而发挥更好的履职效益,产生政协委员履职的成就感。
  
  (作者系温州市委会副主委)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