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聚优化农业“两区”建设要素

2011-08-26 来源:

  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实现农民增收的主抓手、主平台和主战场。开局以来,目前成效初显,但“两区”建设过程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亟须引起高度重视,应采取有力措施予以解决。

  主要问题
  农业“两区”建设资源要素利用水平偏低。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土地流转力度不大。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尽管浙委办[2009]37号文件出台后我省新增土地流转面积87.5万亩,却只占总承包耕地的32%。离现园区土地流转率平原40%以上,山区20%以上的要求还有距离,对落实“两区”规划用地,特别是粮食功能区规划用地面积非常不利。二是“两区”建设资金缺口较大。就粮食生产功能区而言,2010年需投入资金7.86亿元,其中仅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就需投入4.79亿元,但真正落实到位资金仅2.43亿元。随着“两区”工作的逐年推进,“两区”筹资难度进一步加剧。三是主体培育不充分。农业龙头企业没有及时跟进,专业合作社优势未能有效发挥,从业人员年龄偏大素质偏低。四是农业科技要素集聚不够。农业科研、教育、推广等部门结合度不够紧密,“三农五方”力量未能有效集聚到“两区”建设上来,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普及率仅达30%左右。
  农业“两区”产业“小而散”、雷同现象依然存在。“两区”计划创建800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和310万亩现代农业园区。现代农业园区中的农业主导产业示范区和特色农业精品园,尽管具有“主导产业突出,布局相对集中,产品特色鲜明,竞争优势明显”等优势,但加起来却还不到农业现代园区的50%,小而散的情况仍然存在。各地上报规划还存在着雷同、产业核心竞争力不强等现象。
  农业“两区”建设地区间进度不平衡。“两区”建设各地进度不平衡,宁波、杭州等地进展顺利,部分相对欠发达地区仍存在“等、靠、要”思想,推进明显滞后。有的地区把政策、资金等要素集中向园区倾斜,却对粮食生产功能区偏重就轻。2010年规划申报的118.8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面积,却还有 40.8万亩未能落实。
  农业“两区”建设管理机制不健全,职能发挥不充分。尽管各地都已专门建立农业“两区”建设协调(领导)小组,但协调(领导)小组把主要精力放在研究部署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上,对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热度不高,力度不强。各组成单位仍存在着机构职能发挥不充分、人员精力不到位、协调不主动等现象。

  对策建议
  为推动浙江农业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必须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与保护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开展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作的意见》精神,强化农业“两区”建设要素集聚和优化配置。为此,特提出如下建议:
  强化土地要素集聚,加大“两区”规划用地有序流转力度。按照“平原须达40%,山区20%以上”流转要求,核心要优化配置土地资源。加大土地流转政策引导,规范土地流转管理,优化土地流转服务,完善土地流转纠纷仲裁调处机制,切实解决土地流转农户保障。严格按照省国土厅、省农业厅《关于切实做好设施农用地管理服务的通知》精神,落实符合条件的农业服务化主体临时性配套设施用地,为“两区”建设打好基础。
  强化投入要素集聚,确保 “两区”建设如期推进。积极推广杭州、宁波、嘉兴等地经验,千方百计加大对粮食生产功能区的投入力度,整合小型农田水利、农业综合开发、交通道路、农村电网改造等项目资金,更多地向粮食生产功能区倾斜。进一步深化“银农合作”,扩大支农贷款授信,降低支农信贷利率。通过盘活资产、产权质押等途径,充分利用信贷资金建设园区。建议设立省级农业园区建设专项资金,采取项目跟进制,在优先扶持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内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加大土壤地力提升、农产品深加工与流通、低碳农业产业培育以及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探索构建政府引导、工商资本、农民主体、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强化科技要素支撑,促进农业转型和农民增收。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农业科技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强产学研结合,力促“三农五方”把主要精力集中到“两区”建设和服务上来。加快农业技术创新团队建设,推行农业首席专家、农技指导员、责任农技员分级分项目对口联系制度;加强农技人员能力建设和农民科技培训,广泛开展科技供需对接活动,努力形成“专家团队+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的科技成果示范推广和转化机制,提升科技对农业“两区”建设的支撑水平。
  集聚产业发展优势,积极培育新型农业规模经营主体。以“扶优、扶强、扶大”为方向,在技术改造、新品种引进、新产品研发、基地建设、贷款贴息、生产性直补、紧急援助等方面给予支持,加快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种养大户+家庭家场+农业龙头企业等现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切实落实省政府《关于鼓励和支持大学毕业生从事现代农业的若干意见》精神,吸引大学生到“两区”就业创业,带动农业规模主体建立先进的发展理念、经营方式和管理机制。指导和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增资扩股、整合重组等方式组建联合社或联合会,正确处理好经营者、雇佣者、农户三者间关系,强化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意识,在做大做强合作社的同时实现农民普遍增收。
  强化农业“两区”建设管理,营造现代农业良性发展机制。各级政府要把思想、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合力推进“两区”建设。加强“两区”项目化、信息化、动态化管理,认真执行《浙江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和项目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精神,建立资金使用、管理、监督和绩效评价制度。加快研究 “两区”建设长效运行机制,严防“非粮化”或“非农化”、“简单拼凑化”倾向。建立“两区”建设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和奖惩激励机制,促进农业“两区”建设齐头并进,推动浙江农业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