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防控对策探求

2013-04-18 来源:杭州市委会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是一类起病隐匿、病因复杂、病程长且病情迁延不愈的疾病。影响我国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常见慢性病主要有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病、糖尿病、恶性肿瘤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五类。伴随工业化、城镇化、老龄化进程加快,我国慢性病发病人数快速上升,据中国心脏大会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0》,目前我国包括冠心病、脑卒中、心力衰竭和高血压病在内的心脑血管病病人估计已达2.3亿,其中高血压患者已达2亿;慢性病死亡已经占到我国总死亡构成的80%以上,导致的疾病负担已占总疾病负担的70%。
  
  慢性病防治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全社会对慢性病的危害性认识不足。与急性传染病防控不同的是:慢性病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是不均衡饮食、少体力活动和吸烟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干预措施要见到效果必须经历非常长的一段时间,当前居民中不健康生活方式的暴露水平,将直接影响到未来10年慢性病的发病水平。
  由于老百姓“重治轻防”观念根深蒂固,缺乏“上医治未病”的理念,大部分人对开展慢性病综合防治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认识不足,加上对慢性病及相关危险因素的知晓率总体偏低,无法在短期内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导致慢性病发病率得不到有效控制。
  当前慢性病防控联动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慢性病防控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仅仅依靠卫生部门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政府各部门之间形成有效的沟通协商机制,加强协作,共享资源,还需要发动全社会力量,积极联动加强对健康知识的宣传和对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的倡导,创造良好的健康促进环境。然而事实上,目前慢性病防治工作仍缺乏足够的社会动员与政策支持,慢性病防治被认为是各级慢性病防治机构的职责,社会各方对其关注较少。
  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主战场作用未有效发挥。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是慢性病防治工作的重要场所,可以将疾病预防的重点落实到社区、家庭,具备大医院不可能有的优势,能成为慢性病防治最好的平台。但是,由于当前居民就医选择的开放性,社区责任医生的守门人制度未能有效建立,责任医生与社区居民之间的联系较为松散,目前社区责任医生管理的重点仍然停留在以病人管理为主,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在慢病防治中的主战场作用未有效发挥,提供全程的、全方位的健康生活方式指导与服务尚有难度。
  
  推进慢性病防治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完善政策,形成合力。慢性病防治是一个涉及面极广、专业性和群众性都很强的工作,需要多部门合力从多角度、全方位开展工作。卫生部门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慢性病防治中的分工负责和分级管理机制,继续加大控烟宣传教育力度,开展健康教育,普及健康知识,使之真正成为慢性病管理和防治的主战场;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要积极开发推广低盐、低脂、低糖、低热量的健康食品,确保食品质量安全;体育部门要加强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科学指导,逐步提高各类公共体育设施的开发和利用率,积极营造运动健身环境;环境保护部门要执行更严格的环境保护标准,强化环境污染综合治理,提高生存环境质量。
  同时,要统筹利用现有资源,进一步完善市级卫生信息化平台建设,逐步实现全市县以上医院HIS系统与杭州市慢性病发病监测网络对接,提高全市慢性病监测与信息化管理水平。
  创新模式,拓宽渠道。进一步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医疗、康复等方面的综合服务职能,及时了解社区慢性病流行状况和主要问题,利用社区讲座、宣传栏、健康小屋/驿站、健康签约等方法或载体开展“五指标”(血压、血糖、血脂、腰围、体重指数)相关知识和测量方法的医学指导,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
  积极探索全科医生家庭服务模式,推广慢性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模式,努力提高患者规范管理率和控制率。加强中医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发挥中医在“治未病”方面的保健养生作用。积极探索医保政策创新,将医保统筹基金中的部分经费用于健康教育和健身项目,发挥“小投入、少支出”的作用。
  同时,要积极探索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多渠道、多形式筹措建设资金,争取国内外项目资金的资助和社会各界的捐助,引导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热心公益的社会团体参与体育健身设施建设、健康城市建设项目的开发和推广应用。
  加强宣传,营造氛围。要深入开展全民健康教育活动,把慢性病防控教育变成全民参与的健康教育工程。卫生部门要制定和推广健康教育指南,指导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宣传部门、新闻单位等要将慢性病防治知识宣传作为健康知识传播的重要内容,纳入互联网和公益宣传计划,坚持经常性宣传和集中宣传相结合,引导群众形成健康生活方式;教育部门要将营养、慢性病和用眼卫生、口腔卫生知识纳入中小学健康教育教学内容;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工商联、老龄委和各类社会学术团体发挥各自优势,按照规范信息,有组织地开展公益宣传和社会动员活动。
  社会各系统、各部门和各有关单位都要积极行动起来,通过各种阵地,对青少年、老年人、外来人员,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慢性病患者等不同群体进行分类施教,寓慢性病预防于日常生活之中,引导人们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自觉进行自我健康管理,提高生活品质,从根本上控制慢性病的发病率。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