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工党宁波市委会:加快建设水生态文明体系

2014-05-26 来源:联谊报

  水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水和谐理念,以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保障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为主体的人水和谐文化伦理形态。推进水生态文明体系建设,对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美丽宁波至关重要。

  主要问题
  防御洪涝灾害的能力有待提高。近几年城区内河整治多以河岸整治为主,未按照规划要求进行拓宽,因此河道输水能力有限,城市防灾减灾能力下降。菲特台风造成的严重洪涝灾害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教训。
  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全社会对水资源保障要求进一步提高,生活工业用水量、生态环境需水量逐年增加,而现状城市供水能力不足以支撑城市规划建设与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现有供水结构不平衡,供水范围、需求与相应水源供水能力不均。同时,现状供水呈现“单水源单线”的格局,多水源联合调度能力有限,应对极端水文条件、突发事件的应急保安能力基础薄弱,若遭遇突发事件或极端水文条件,供水安全将面临威胁。
  水环境质量不容乐观。尽管宁波注重重要饮用水库水源地的保护,但由于整体节污、减污意识薄弱,平原河网区仍存在偷排、漏排以及未达标排放等现象,加之宁波属感潮河网地区,水体流动性不高,自净能力有限,导致平原河网水质较差。宁波河网Ⅴ类、劣Ⅴ水体比例较高,重要水功能区达标率只有50%左右。同时随着城市空间扩张,城市建设对河湖空间挤占严重。以鄞东南平原为例,现状河网水面率从2000年的7%降低至6%;江北镇海片河网水面率仅4%左右,远低于规划要求控制的水面率,且河道渠化问题仍存在,水环境质量不容乐观。
  水管理体制建设滞后。由于产权明晰、责任明确的工程管理体制尚未根本建立,稳定可靠、使用高效的工程管护经费保障机制亦未形成,水事活动管理难度大,存在“重建轻管、多头管水”的现象,例如城区内河属城市管理范筹,农村河道属水利管理范围,造成河道上下游治理不统一,降低了河道疏排水能力。
  相关建议
  加快水生态功能区建设布局。一是外环山区水资源保护区,强调“优供”的特点,加强水源地涵养及水资源保护,严格控制污染源,加强水土保持,保持有供水功能水库的水质,保证饮用水安全达标。
  二是中部三江及东钱湖水文化景观区,以贯穿全市的三江水文化长廊及东钱湖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为代表,突出“水韵”的特点,深入发掘具有宁波特色的水文化水景观,将代表宁波悠久历史的古水利作为重点文化遗产保护对象,传承三江水文化,弘扬水利精神。
  三是城镇平原河网生态功能区,以区域自然河网为基底,通过合理的产业布局和截污减排等措施,通过江、河、湖、库的互联互通,改善平原河网水环境,提升水域生态功能,构建河湖健康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营造亲水宜居的滨海城市。
  四是分散型湿地生态修复区,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和改善湿地生态功能为目标,充分发挥湿地抵御洪水、调节径流、控制污染、调节气候、美化环境的功能,实现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利用。
  建立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实行水资源开发利用总量控制;调整水利局职能,组建水务局,将城区内河水利管理职能并入水务局,建立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体制;明确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建立市、县两级用水总量控制体系;严格用水效率控制管理,明确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制定并下达各县(市)区用水效率控制指标;严格水功能区纳污控制管理,明确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严格控制入水排污总量;建立水资源管理责任与考核制度。合理开发利用本地水资源,加大对境内中小型水源工程的新建、扩建力度,制定科学合理的水资源调配方案,统筹水库、河网、湖泊等水资源,推进江河湖库联网联调工程建设,实施多水源多用户的联合调度和优化配置。进一步推进农业节水,加大以节水为重点的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力度。
  加强防洪排涝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推进在建奉化江、姚江以及重要支流防洪堤建设力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建设范围,实现干流全线防洪封闭,减轻两岸平原排涝压力;完善平原骨干排涝工程,建成“河道、碶闸、泵站”相匹配的排水体系,发挥整体效益,同时新增流域强排及上游配套河道工程,提高工程排水效率,减少平原高水位持续时间;开展专题研究,针对流域防洪排涝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论证,提出对策措施。
  推进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严格控制城市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垃圾等污染源,在“截污治污”的基础上,大力开展河道整治工程,实施市区重点河道综合整治工程,并建立健全城区内河水质长效管理机制;结合防洪防潮治涝体系建设,充分引入生态治理和综合治理理念,实现自然形态稳定、生态系统健康、景观配套适宜、服务功能健全的目标,建成遍布全市的“水生态走廊”。
  塑建宁波特色水景观。对全市涉水历史遗迹和文化资源开展普查,深入发掘并保护以河姆渡古代水文化、梁祝爱情水文化、古运河水文化、渡口官商水文化,它山堰古水利文化为代表的古代水文化,把传统和现代的特色水文化融入到水利规划和工程设计中,提升水利工程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品位。结合主干河道建设,将安全性、艺术性、观赏性和亲水性和谐统一,弘扬水文化,拓展城市休闲空间,着力打造“百里生态姚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