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政协农工党界别提案呼吁加强农村宴席食品安全监管防控

2016-03-11 来源:联谊报

    农村家宴是亲朋好友交往聚集宴饮的一种方式。随着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家宴聚餐活动呈次数增多、规模增大的趋势。海宁市政协农工党界别提案呼吁,加强农村家宴安全监管。
  该界别政协委员就农村家宴监管问题赴有关镇(街道)、政府部门开展了深入的调研。调研发现,2015年海宁市10桌以上的农村集体聚餐,约有25000次,以每桌10人计算,至少有250万人次参加了农村家宴聚餐。农村家宴具有家宴场所不固定、厨师帮工流动大、规模大、品质高的特点,并出现产业性等特点。
  虽然2015年当地出台了《海宁市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风险防控工作实施方案》,对100人以上的农村集体聚餐活动进行备案指导工作。但委员们调研发现,农村家宴的食品安全隐患依然存在。主要表现是加工场所条件简陋,绝大多数自办宴席加工和就餐场所无防尘、防蝇、防鼠措施;部分加工场所紧邻家圈舍,就餐环境极易污染。缺少必要的冷菜间、操作间、配菜间等功能区,冷藏设施严重不足。家宴厨师整体素质有待提高,部分厨师及直接接触食物的帮工未经健康检查及食品知识培训上岗,个人卫生较差,工作服帽不洁,很多从业人员佩戴饰物,边抽烟边操作现象普遍。操作流程欠规范,加工后待用的食品及其原料在自然条件下存放,大量半成品与熟食长时间混放;食品加工用具、容器属临时租借,生熟交叉使用,清洗消毒设备缺乏,餐具消毒不到位,未对菜品进行规范留样等。食材采购索证不到位,采购食品时不按规定进行索证索票,不认真查验食品是否变质或是否超过有效期等问题,导致一些问题食品流向了农村家庭宴席餐桌。食品来源未达到可追溯,一旦发生食物中毒难以追查。餐厨垃圾未得到有效处理,菜品粗加工、清洗产生的垃圾及剩菜剩饭等泔水,未集中统一回收。泔水等餐厨垃圾大多采用挖坑覆土就地掩埋的方式处理,给环境带来压力。监管力量尚且不足,虽然全市各村(社区)都配备有食品安全协管员,但是绝大多数属于兼职,承担的其他工作任务十分繁重,普遍存在兼而不专的情况,聚餐备案指导工作存在一定的盲区。
  提案呼吁,建立完善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将农村聚餐纳入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范畴,列入政府食品安全考核内容,建立覆盖辖区所有镇(街道)、村(社区)的食品安全协管员、信息员队伍,给予经费、装备等保障。建立农村聚餐监督管理信息平台,加强农村聚餐食品安全的分析研判、风险预警、应急处置等工作,切实保障广大农村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
  以家宴厨师为切入点推行持证持照上岗制度。厨师是农村家宴的直接操办者,加强对家宴厨师食品安全意识、风险意识的培训。全市铺开家宴厨师持证持照上岗制度,核发营业执照,核准家宴餐饮管理服务经营范围。鼓励家宴厨师抱团发展,组建家宴服务公司,做大做强做规范;引导建立厨师协会,实现行业自律。
  推行乡村集中聚餐点建设。以政府牵头、财政引导的做法,鼓励行政村、社会力量利用文化活动中心、旧校舍、厂房等现有场所,按集中聚餐需求和食品安全规范的要求进行改造,设置功能区间,对聚餐点进行评级,符合一定级别的给予财政补助。通过家宴服务中心统一管理,降低村民举办家宴的成本,实现食材的制作保存、菜品的留样、乡村厨师的规范操作等关键点的有效控制,从而更好地保障农村家宴的食品安全。
  建立农村家宴检查抽查制度。由各镇街道食安办牵头,会同市场监管、卫生等部门按一定比例进行检查抽查。抽查的重点包括备案指导工作开展情况、原料采购的流程及索证索票情况、工作人员的健康证明情况、生产现场的卫生、食材餐具的清洗及操作过程的卫生等情况。
  完善家宴食物中毒应急处置机制。市场监管、卫生院、疾控中心等部门要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应急处置机制,明确各自职责分工,落实责任。出台食物中毒事件规范处置流程,开展应急事故演练,对发现的疑似食物中毒事件,要迅速向上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报告,并及时有效地进行妥善处理。
  加强食品安全宣传培训。印发宣传知识小册子,宣传画报等多种形式,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将食品安全知识和法律法规送到基层,让老百姓了解农村聚餐食品安全知识,理解和支持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增强食物中毒防范意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