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3月出生,浙江余姚人,杭州市基层名中医,主任中医师。2009年12月加入农工党,浙江省劳动模范,五届下城区政协委员,一届拱墅区政协常委。现任农工党杭州市拱墅区基层委一支部副主委,杭州市拱墅区文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杭州市拱墅区中医院)中医康复科主任。
在杭州文晖街道的寻常巷陌之间,有一位医者的身影,二十八载春秋默默耕耘在基层中医中药治病的最前线,用双手为社区居民撑起健康的保护伞,他就是浙江省劳动模范——郑如云。
坚守基层数十载 “医”心为民护健康
1996年,郑如云从浙江中医药大学毕业,面对城市大医院的橄榄枝,他毅然选择了投身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条件艰苦,人才稀缺,郑如云却说:“我的根在这里,病人的需要就是我的方向。”这份初心,像是一粒种子,深深埋进了文晖街道社区的泥土里,生根发芽。
郑如云的日常,是从清晨7点半的问诊开始的。他的诊室总是亮灯至深夜,每一个病痛的面孔,在这里都能得到耐心细致的治疗。郑如云勤于研学,不仅精通传统疗法,还将现代医学理念融入其中,从颈椎病、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这些常见病,到内妇科的复杂问题,他都游刃有余。对颈椎病及腰椎间盘突出症,郑如云结合临床实际,细心分析发病原因,大胆吸纳骨伤和针灸的治疗优点,熟练运用推拿手法让患者的“愁眉苦脸”变成“笑逐颜开”。他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吸纳国内特色正骨手法,结合病人具体体征情况,运用人体解剖学知识,安全运用2项新技术,创新的正骨手法在业界赢得广泛好评。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郑如云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医者先行”的誓言,以凳为床,与星辰为伴,累计组织培训疫情防控10余次,协调社区集中核酸检测20余场。2022年的小年夜,雨雪交加、地面湿滑,为更快更顺利地开展核酸检测,郑如云主动开私家车接送同事,解决后顾之忧,被多家主流媒体报道。
技术推广惠百姓 薪火相传筑匠心
作为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推广者,郑如云主持多项重要科研项目,编写专业著作,曾获2010年浙江省中医药科学技术三等奖,被评为首批杭州市优秀医师等。他不仅在理论上有所建树,更重视实践教学。郑如云带教350人次,培养了一批批中青年业务骨干力量,为年轻医者孜孜不倦地讲解理论以及实践操作技能方面的知识,将中医的智慧与技巧薪火相传,指导的学生多次在中医适宜技术竞赛中获奖。
作为学科带头人,郑如云积极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连续10余年带领科室医生开展夏季针推夜门诊,累计服务群众超2万余人。在他带领下,文晖街道社区服务中心推拿科、中医骨伤科被评为杭州市基层医疗机构中医特色专科学科。同时,郑如云积极践行中医药健康扶贫,带队深入对口支援地区湖北巴东、贵州黎平、浙江江山等地,累计开展培训21场,带教学员1890人次,将适宜技术带去更偏远的地方,帮助更多需要的人。
双岗建功促履职 躬身服务见担当
郑如云不仅是医术上的领路人,也是参政履职的活跃分子。他积极参加农工党杭州市拱墅区基层委以及区政协组织的各类活动,代表医卫界别组在政协暑期读书会上作《关于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的建议》的大会发言,撰写提案《关于加快推进社区残疾人精准康复项目建设的建议》,展现出一名医生的广阔视野和深切人文关怀。
郑如云的身影也频繁出现在公益活动中,他每年深入社区、楼宇、机关单位,参加义诊年均10余场次,受益群众达400余人。2023年,根据省民生实事项目“正脊行动”要求,郑如云作为区中医适宜技术质控中心主任,组织专家对全区相关医务人员进行专项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并开设正脊门诊,用实际行动推广技术、传递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