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同党外人士共迎新春时强调,民主党派要强化政治引领,不断提升自身建设水平。3月7日,何维主席在农工党十七届五次中常会上指出,巩固制度基础,以思想政治建设为中心抓好自身建设,组织建设要狠抓关键少数,努力实现班子有力、代表人士有为、基层组织有活力。基层组织建设是民主党派履行参政党职能的基本单元,是推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事业,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重要基础。新时期如何加强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是农工党杭州市委会竭力探索的重大课题。
2003年6月,杭州市委会立足自身实际,借鉴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建设经验,经充分调研,决定开展星级支部创建试点工作,建立指导小组,制订实施意见,完善工作手册,明确考核标准。创建工作采取申报制,由9个支部开始试点。2004年至2009年间,随着创建工作逐步推广,市委会修订考核标准,对新创建支部加强考核,对已获星级支部开展“回头看”,总结完善考核措施。2011年,创建工作实现符合条件支部全覆盖,采用两年一评的方式,开启2.0版本。2023年,参加考核的78个支部中,产生五星级支部13个,四星级、三星级支部61个,二星级、一星级支部4个,总体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分布,基层支部建设规范化、标准化、均衡化效果进一步彰显。
20年来,市委会以星级支部创建工作为抓手,以“创新、巩固、提高”为目标,从“试点探索”到“逐步推广”再到“全面考核”,逐渐形成基层组织建设的“杭州探索”,为高质量推进基层组织建设提供了“杭州样本”。
主要做法
20年来,市委会系统谋划星级支部考核工作,科学设定考核指标,持续完善考核标准,统筹平衡考核项目,有效运用考核结果,为组织发展、参政履职、服务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组建三套班子,实现督查检查考核联动管理。分别组建领导班子、工作班子、考核班子,由主委、副主委、常委组成领导小组,组织处为责任处室,常委、委员,内部监督委员会成员、机关干部、部分骨干党员共同参与考核工作。

2004年,农工党中央原副主席章师明和省委会原副主委陆国钦指导星级支部创建工作。
明确考核内容,聚焦党委政府党派中心工作。把思想建设、宣传工作、组织建设、参政议政、社会服务、本职工作、组织评价等内容细化为30余项、总分1000分、五个星级的考核指标,突出标准化;坚持问题导向,结合年度重点工作和基层短板设置加分项,“缺什么补什么”“弱什么强什么”。
规范考核方法,反映党员基层单位多维评价。采取“四位一体”的考核办法开展考核,即一“听”:听基层组织的工作介绍,整体把握基层组织对上级部署贯彻落实、重点任务推进、人才队伍建设等各项工作进展;二“看”:看《支部工作手册》《经费管理手册》《党员风采簿》等,了解组织生活和学习活动开展情况;三“访”:结合日常工作接触,及时掌握党员意识形态、精神状态、工作动态,听取党员意见建议等;四“询”:征询支部所在单位、地区或系统的中共党组织意见、建议。考核小组对照支部工作考核内容逐项核实、打分,形成考核结果。
健全考核程序,加强事前事中事后实时互动。前期:确定考核计划和标准,多层面进行动员和部署。中期:各支部自查自评,市委会联络员进行指导、查漏补缺。后期:组成若干考核小组,集中考核验收,根据考核结果予以授星和表彰。

2005年,市委会召开创建星级支部工作会议,对获得星级支部的12个基层组织进行表彰。
加强结果运用,推动长效规范良性高质量发展。实行一年考核一年巩固的方法,“考核年”对支部进行考核评星,并作为推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巩固年”评估分析、征求基层意见,优化和调整考核标准。树标杆、找差距,在全市会议上推广先进支部经验,约谈指导后进支部,针对性督促整改问题,必要时调整支部班子。
重要成效
20年来,各基层组织对标对表星级支部考核标准,努力锻造领导班子强劲、运行机制顺畅、党员队伍精干、履职尽责高效、活动阵地完善、创新亮点纷呈的组织肌体,凝聚力和创造力显著增强,“星级效应”逐步显现。
组织工作得到规范。通过考核,支部明确了三个问题:一是“做什么”。考核标准就是支部工作内容,既有规定动作,又有自选动作。二是“怎么做”:引导支部建章立制,厘清重点工作、进度、分工,要求全体党员参与,形成“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工作合力。三是“做得怎么样”:用量化考核客观公正地衡量支部工作,从纵向比、横向比全方位推动支部工作走深走实。

2006年,中共杭州市委统战部原副部长曾东元、杨志刚等指导星级支部创建工作。
骨干党员得到培养。考核工作既是“试金石”,也是发现和培养骨干党员的大平台。有意识地安排骨干党员参加考核,为他们参与党务工作积累经验、打下基础。同时,在考核中动态掌握党员情况,将热心党派工作、各有专长的党员及时充实到参政议政、社会服务等队伍,一大批年轻骨干党员走上支委班子、工作委员会等岗位,基层组织建设进入良性循环。
队伍活力得到激发。主要体现在:“三增强”,即政党意识、履职意识、争先意识进一步增强;“三变化”:即组织生活日渐活跃、各项制度持续完善、宣传意识明显提高;“三转变”:即工作方法由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变、党员参与度由少数人向多数人转变、支部工作由封闭性向开放性转变。
履职成效得到提升。强化考核“指挥棒”作用,围绕中心工作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形成关注社会热点、积极履职建言的良好氛围,调研报告、社情民意信息的投稿量、录用量明显提升。尤其是2023年,市委会以“参政议政质效提升年”“五个一”活动为抓手,建言成果屡创新高。依托“红十字同心﹒前进专项基金”开展系列社会服务工作,发挥优势特色,惠及民生福祉。
品牌特色得到彰显。各基层组织结合实际,积极创建特色品牌。农工党中央新农村建设服务点临安徐村村、“爱心工程”进“高墙”、助力共同富裕社会服务基地、“农工党党员之家”、“同心同廉﹒藕花清韵”清廉故事基地、“禹你”系列品牌、“同心护童心”等一批特色品牌百花齐放,农工党中央多位领导现场视察给予高度肯定。


2003-2023年部分支部考核文件及工作台账
工作思考
20年的实践探索证明,星级支部创建工作是提高基层组织自我管理能力和党员党务工作能力、推动支部工作规范化和均衡化的有效载体和重要途径。要通过持之以恒抓基层、打基础,聚焦引领力、支撑力、制度力、创新力和凝聚力,努力打造高素质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队伍,为展现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优越性注入新活力。
聚焦“引领力”,提高政治站位。要旗帜鲜明讲政治,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继承和发扬坚定不移跟党走的优良传统作为首要任务,把抓思想政治建设确定为首要任务,教育和引导党派成员始终做到理论上清醒、政治上坚定。深入借鉴中国共产党基层党组织建设经验,深化民主党派组织活动的政治内涵,增强政党认同感、组织归属感和团队向心力。
聚焦“支撑力”,强化党委支持。民主党派的发展壮大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支持与帮助。要进一步鼓励基层组织克服“等靠要”思想,主动向中共党组织汇报工作,开展联谊共建,加强沟通交流,争取支持认可,更加坚定自觉落实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政治任务,保障基层组织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聚焦“制度力”,完善长效体系。要进一步完善基层组织各项规章制度,深化于规、固化于制,探索建立基层组织建设“常规+创新”考评体系,把考评结果与表彰奖励、政治安排、经费支持等有机结合,推动制度建设更加科学有效。
聚焦“创新力”,丰富活动载体。要及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和做法,进一步引导基层组织工作创新,根据自身特点开展一系列内容向上、形式多样的活动,增强活动吸引力。积极创造条件打造集党派宣传、组织生活、党员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农工党党员之家”,开展共建活动,拓展参政平台,实现资源整合、共享共赢。
聚焦“凝聚力”,优化队伍建设。要以“星级支部”创建为契机,发掘一批本职工作出色、热心党派事业、积极参政履职的领军人物,不断充实到基层班子队伍中,建好建强领导班子。激励更多党派成员,尤其是年轻成员参与党派工作,并为表现出色的骨干党员成长搭建舞台、创建平台,打造结构合理、执行有力的坚实组织。

市委会领导班子参加考核工作
经过20年的不断探索,农工党杭州市委会以星级支部创建为抓手,通过制度化、精准化、可量化的考核制度,倒逼基层组织规范化、科学化发展,为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提供了有益探索。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征途中,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重要性提升,基层组织建设在民主党派建设体系中的作用愈发凸显。下一步,市委会将持续以执政党为师,紧扣农工党“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履行职能、服务大局,推进自身建设、赓续优良传统”三大基本任务,有序推进2024年“组织建设固本强基年”工作,进一步巩固星级支部创建成果,全面推进“人才强党”战略,真抓实干,锐意进取,为全党工作提供更多“杭州创新”与“杭州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