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省政府组织召开省政协“加强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建设”专题重点提案办理协商座谈会,副省长李岩益、省政协副主席蔡秀军出席并讲话。
在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上,农工党界别活动组提出的第65号提案“加强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建设 助力省域卫生健康现代化”、医卫界别活动组提出的第141号提案“院前医疗急救亟待立法保障加快推进”,组成“加强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建设”专题提案,从推动立法保障、补足乡村资源缺口、突破人才队伍建设瓶颈等方面提出建议。
“力争尽早在省级层面完成院前急救立法,规范院前医疗急救行为。”
“目前,全省已建成市、县急救中心78家,急救站点1163个,有救护车2537辆,低空急救试点正在积极推进。”
“将加大急救人才引进和培育力度,补齐山区海岛急救短板。”
……
提案主办单位省卫生健康委介绍提案办理情况,会办单位省委编办、省发改委、省公安厅、省财政厅等作补充发言。
李岩益指出,院前急救是与生命赛跑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是健康浙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充分吸收运用提案办理成果,进一步推动院前急救立法工作,营造良好社会氛围,进一步优化急救网络建设,配强急救人才队伍力量,进一步强化数字赋能,加强公众急救技能培训,努力推进我省院前急救工作高质量发展。
蔡秀军表示,主会办单位对提案工作高度重视。院前急救事关人人,是“生命第一,人民至上”的生动实践,要加强全民急救技能培训,提高基层急救整体水平,加强急救场景模拟培训力度。省政协将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坚持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为提升医疗卫生健康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农工党省委会副主委程开宇代表省委会和界别组,对提案办理表示满意,并从补足基层短板,保障“救得及时”;夯实队伍建设,保障“救得专业”;拓宽大众培训,保障“救在身边”三个方面,进一步提出建设性意见建议。
农工党省委会常委张茂代表医卫界别组,对提案办理表示满意,并从乡村急救能力建设、公众急救能力提升、新技术推动急救能力提升等角度,提出意见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