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上午,农工党、医卫、少数民族、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别举行联组讨论,委员们一言一策,事关群众健康和民生福祉。
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王成国,副省长张雁云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到会听取意见,省政协副主席张学伟参加。农工党界别组组长吴道涛主持讨论。
杨珺超:政府工作报告内容精炼,工作务实,我完全赞同。三点建议:一是实行临床路径引导下的医保DRG,遵循临床指南,会同相关领域专家,共同拟定临床路径并估算费用,有效解决不同区域医保DRG费用差问题。二是增加医保DRG清算频率,由每年一次改成至少半年一次,方便医院财务回款和针对性管理。三是提高区域人口健康管理水平,省市县医卫部门联合社会力量,结合区域各病种发病率和人口数据,开展有针对性地健康管理和科普。
胡晓杭:未成年人抑郁风险检出率近年来逐渐提高,青少年心理问题已成为家庭之苦、学校之痛、社会之困。三点建议:一是增强家长心育意识。打造家庭心育课程,实现家长培训全覆盖,重点补齐“银发家长”短板。二是落实学生减负措施。创新减负方式,尝试“弹性作业”,量身定制成长方案,打造全员心育教师队伍,把心理监测列入体检。三是提高社会服务能力。推动医院心理专科建设,探索将心理治疗费用纳入医保或学平险,积极开展心理健康科普。
潘响亮:就构建环境健康多学科科技创新平台和人才培养体系,提三点建议:一是政府多部门联动支持组建环境健康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如环境健康省级实验室或专门领域的全省重点实验室。二是打造“环境分析—生物毒理—临床医学”多学科研究和人才培养体系,推进高校-医院-疾控中心跨机构互联融通,实现跨学科、跨领域、跨区域的科研协作与人才培养。三是布局实施环境健康联合攻关计划和重大专项,整合省内优势资源,推动环境健康高水平研究。
陈专心:建议进一步优化我省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一是持续加大和深化城市医联体建设,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所需,省市三甲医院所长,开展针对性帮扶;二是推进医卫人才“市招县用、县聘乡管村用”试点改革,建立医共体支持基层专项“人才池”、专项“资金池”;三是进一步深化“医防融合”工作,医共体选派医生轮流驻村,提供巡回诊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