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农工党浙江省委会成立70周年·主题征文】陈炯:追寻红色印迹 赓续奋斗精神

2025-08-04 来源:丽水市委会

追寻红色印迹  赓续奋斗精神

陈炯

为更好地筹建松阳起义史料陈列馆,今年5月,我同中共松阳县委统战部副部长蔡根新、农工党党员吴凯杰、官斌一行赴河南省三门峡市卢氏县,走访祝更生家乡,收集相关史料。这是一次追寻红色印记,弘扬优良传统的沉浸式党史教育之行,令我印象深刻。

筹建松阳起义史料陈列馆的设想由来已久,大约从2017年开始,农工党丽水市委会就开始着手这项工作。市委会主委丁岳清和原副主委卢汝兰多次赴松阳实地调研,查看旧址情况,收集影像资料,并同中共松阳县委统战部对接,这项工作也得到了省委会的重视和支持。2023年9月,农工党党史教育点淡竹殿点位完成建设,加上牛铺村、高亭村等原有的红色教育点位,松阳起义的外围教育点线基本完成。但县城的主馆建设仍存在困难,一是选址难;二是可展史料相对单薄。因此,我们决定前往卢氏县实地走访调研。

在农工党三门峡市委会、中共卢氏县委统战部的帮助下,不仅邀请了三门峡市党史研究部门专家,还联系到祝更生在当地的亲属,与我们一同实地走访调研并召开座谈会。因此,我们收集了丰富的史料。

最惊喜的收获是找到了祝更生的书信。祝更生原名祝永英,“永”是他这一辈人的字。在卢氏县朱阳关镇,祝是大姓,现在已有数千人。因此,祝更生的堂兄弟不少,解放后有书信往来。其中,有一封信是1984年4月14日他写给堂兄弟祝永胜转中共县委、县人民政府、县人大常委会的信,信中说:“承蒙党批准于本月9日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内心的激动,诚非笔墨所能形容。”“我年愈七十,报党之日苦短,报党之心倍切,誓当努力做一个合格的党员,为共产主义的宏伟事业献出有生的余年。”他还随信附上了4月10日的《杭州日报》,在头版上有《祝更生光荣加入共产党》的报道。

最大的收获是找到了曹靖华策动祝更生起义的照片。曹靖华是中国现代著名翻译家、文学家、教育家,共产党员,被誉为“五四以来翻译苏联革命文学的先驱者”等,与鲁迅、瞿秋白并称挚友,其译作深刻影响了中国革命文学的发展。祝更生5岁时母亲去世,父亲再娶了五里川镇曹植甫(曹靖华之父)的女儿为妻。虽然曹靖华并非亲舅舅,但祝更生自小跟曹植甫学字上学,和曹家关系融洽,对曹靖华非常敬重。据祝庆康撰写的《怀念我的父亲祝更生》一文中回忆:1962年,舅公(曹靖华)跟我讲到他秘密来策动我父亲起义的情况。他说:“那时我是冒着风险到诸暨去的,因为事前对你父亲的政治态度不太清楚,再则诸暨又是一些国民党头目的老家,我去策反,会不会被抓起来?当然也考虑到你父亲有较强的尊敬长辈的观念,即使他不下倒向共产党、倒向人民一边的决心,也不至于会对我怎么样。所以考虑再三还是去了。你父亲表示坚决听我的话,决心起义。”

我们在交流中认为,曹靖华对祝更生走出卢氏县,最终又选择革命具有重要的影响,也是他组织起义的重要引导人。这次,从卢氏县祝庆贺同志收藏的照片中找到了曹靖华在诸暨和祝更生全家的合影,为那一段历史添加了鲜明的注脚。

最后,我们还有一些小收获。例如,曹靖华知名度很高,在五里川镇有故居和纪念馆。在交流中,我们建议后期可以在曹靖华纪念馆增加一部分关于策动祝更生在浙江发动起义的展陈资料,丰富多党合作内容,得到了当地同志的赞同。另外,祝更生是卢氏县现代教育的先行者之一。民国时期,时任卢氏县第五区区长的祝更生率先倡议,动员父老乡亲拆庙建校,筹集校产,在改革私塾、义学的基础上创建了朱阳关完全小学。从此,卢氏西南山区才有了现代教育。1994年,当地乡党委、政府在朱阳关小学为祝更生树碑立传。可惜,朱阳关小学后来历经了大洪水和原址重建的过程,石碑被水冲走了。不过,我们也从当地找到了碑文原文。

卢氏县之行,既是一次沉浸式追寻红色印记的信念之旅,也是重温多党合作历史的教育之旅。今年是农工党浙江省委会成立70周年,接下来,农工党丽水市委会将认真梳理收集到的史料,建好松阳起义史料陈列馆,打造农工党党史教育基地,让更多农工党党员以史为鉴,不忘初心。

(作者系农工党丽水市委会办公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