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来自舟山的邱豪健。
站在这片浸润着热血与信仰的土地上,我的心中满是崇敬与感动。今天,我想带大家走进农工党党员陈保罗先生的传奇人生——他用生命丈量海天距离,在海岛深处谱写了一曲震撼人心的奉献之歌。
1961年的嵊泗,是被大海隔绝的孤岛。交通闭塞、医疗匮乏,连基础检查的仪器都难觅踪迹。陈保罗先生毅然告别妻儿,放弃上海仁济医院的优渥条件,主动请缨踏上了开往嵊泗的渡船。他深知,这一去,便是与繁华诀别,是对生命承诺的践行。
1961年10月30日,成为了嵊泗医疗史上令人难忘的一天。一位生命垂危的患者被抬进医院,在没有检验设备、无菌手术室的环境下,陈保罗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迅速确诊,为救治赢得了先机。他在临时手术台边不眠不休坚守了72小时,用简陋器械一次次抽脓。当患者转危为安,“上海来的救命恩人”声名传遍嵊泗。
救治个体彰显医者仁心,逆行抗疫则是使命担当。1964 年,黄龙岛麻疹疫情爆发,陈保罗带领医疗小队迎着12级风浪启航。渔船在怒海中沉浮近20小时,队员们饱受晕船折磨,他虽脸色惨白,却始终挺立船头。登岛后,他带队走遍各个村岙,逐户诊疗,直至疫情平息。霍乱、脑膜炎疫情来袭时,他的白大褂永远是最醒目的“战旗”,足迹遍布每一处被病魔侵袭的土地。面对数次调回上海的机会,他因不舍患者和这片土地,一次次选择留下。
1990 年,农工党嵊泗县支部成立,陈保罗带着党员开启了35年的“送医长征”。即便到了80岁高龄,他仍坚持登岛,颤抖的双手传递着永不冷却的医者温度。在他感召下,支部服务版图不断拓展,助学款助力10名寒门学子圆梦大学,助困物资每年温暖8个家庭,文化惠民活动让渔村充满欢歌。
去年,陈保罗先生永远离开了我们,但他留下的精神火种已在我们心中熊熊燃烧。被他救治的老人仍在传颂着他的故事,年轻党员从他的事迹中汲取启示。“毕生奉献海岛,传承再谱新篇”,这不仅是他的人生写照,更是新时代农工党人的行动纲领。
近年来,农工党舟山市委会和嵊泗县支部紧扣海岛共富目标,在黄龙岛成立同心社会服务基地,把脉海岛老龄化现实,精准呼应老年人需求。中医、戏曲上岛服务、赠送小家电、免费修理电器、理发、完成困难群体微心愿等,并将服务辐射到全县各个海岛,用实际行动践行农工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同志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让我们以陈保罗先生为榜样,将 “人民至上” 融入血脉。无论在诊室答疑、乡村振兴一线,还是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每一份坚守都是精神传承,每一次拼搏都在续写荣光。让我们以实干为笔、奉献为墨,共同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壮丽篇章!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