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情民意大家谈】李志业:以初心铸能力 以合力促前行

2025-09-23 来源:省委会调研部

我2015年7月加入农工党,10年来撰写各类社情民意信息110余篇。10年来,既有工作的苦,又有收获的甜,当然更深的感触是——唯有既锤炼“单打独斗”的硬本领,又凝聚“群策群力”的强合力,才能在参政议政的道路上走得更快、更稳、更远。

深耕自我

以“单打独斗”的硬功筑牢履职根基

铅刀贵一割,梦想骋良图。虽然只是民主党派的一颗螺丝钉,但我愿“以洪笔为锄耒,以纸札为良田”为党派履职贡献绵薄之力。

一是立足岗位职责挖掘信息富矿。先后在检察院、法院、司法局等政法机关工作,我努力找准法治事业与党派履职的切入点、结合点。从反映法官英年早逝等内部心声,到加强检察监督等外部呼吁,再到依法淘汰落后产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平等入市等民生主题,我先后撰写稿件50余篇,有的成为党派集体提案,有的被上级录用。

二是围绕热点话题敢于直面发声。针对“带病提拔的咄咄怪事”的情况,撰文建议探索领导干部提拔终身负责制;为贯彻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撰写建议完善党政领导干部任职地域回避制度……40余篇稿件中虽然有些观点未必完全正确,但却是我问心无愧的思考,部分稿件获得采用更增添了自信和力量。

三是围绕党派建设提出意见建议。农工党以医疗卫生界为重要联系对象,就要在医生流汗流泪甚至流血的时刻敢于发声。为此,近年来撰写相关主题稿件近20篇,如《关于中国农工民主党新时代发展进步的几点建议》获农工党中央表彰。

凝聚合力

以“兴趣小组”的模式激活团队效能

农工党宁波市委会先后成立了三个参政议政兴趣小组,我有幸加入第三组并成为召集人。

一是建强“制度引擎”,让协作有章可循。高效的团队离不开科学的机制,小组成立之初便明确了“目标—执行—反馈”的闭环管理模式。年初定目标——明确成员年度稿件目标,包括数量和最低采用层级;定期开例会——原则上每季度一次线下例会,大家相互交流,办成一场接一场的“同心议政”小型沙龙;绩效常对账——建立“任务清单”和“成果台账”,定期回顾上阶段工作进展,讨论下阶段工作思路,形成“比学赶超”的良性竞争氛围。

二是激活“互助基因”,让智慧聚沙成塔。参政议政往往涉及复杂问题,个人的思路难免有局限,我们始终倡导“开放共享、互助补位”工作理念:稿件共打磨——成员初稿会先发小组微信群,大家提出修改意见,通过“众人拾柴”让每一份稿件更完善;难题共破解——遇到重要课题,分工负责资料收集、实地走访、数据分析等工作,必要时请市委会协助。例如为破解宁波第一医院方桥院区交通难题,我们兵分多路实地走访、汇总数据后共同研讨,最终形成政协提案,得到相关部门重视。

三是厚植“传承土壤”,让力量薪火相传。团队的生命力在于传承,为避免“青黄不接”,我们高度注重人才梯队建设。动态更换保新鲜——每年对小组成员进行适当调整,保留核心骨干的同时,吸纳新入党的年轻党员加入;以老带新促成长——实施传帮带机制,由经验丰富的老党员指导新成员,从选题技巧、调研方法到写作规范倾囊相授;互帮互助强默契——除了工作交流,小组成员在各自专业范围内为其他成员提供力所能及的工作或生活帮助,小组不仅是参政议政的“工作队”,更是彼此信赖的“朋友圈”,这种深厚友谊也转化为了工作中的默契与动力。

(作者系农工党宁波市委会参政议政小组组长,余姚市司法局副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