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民主党派在基层治理中的独特优势
——农工党长兴县基层委助力小浦镇民主法治示范带建设的实践
徐珏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强调:“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构建和谐社会,法治是根本保障,有效预防和化解矛盾是关键环节。农工党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基层委员会深刻认识到,必须将法治思维贯穿于乡村振兴全过程,特别是要发挥好民主党派在基层治理中的独特优势。
近年来,农工党长兴县基层委依托浙江省级社会服务基地——小浦镇,聚焦“民主法治示范带”建设,充分发挥民主党派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界别特色鲜明的优势,积极探索构建预防化解基层矛盾的有效机制,为打造“法治护航、多村联动、共同富裕”的乡村治理新格局贡献了农工党力量。
聚焦源头预防,以法治思维构筑风险防范屏障
农工党以医药卫生、人口资源和生态环境为主界别,在服务乡村振兴中,农工党长兴县基层委员会高度关注发展中的法治风险点,在小浦镇五村抱团发展、整建制推进民主法治村建设之初,便确立了“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推进到哪里,农工党履职就跟进到哪里”的工作理念,主动介入,精准发力。
深入调研建言,明确法治方向。组织农工党长兴县基层委员会法律、环保、规划等领域专家深入小浦镇开展专题调研,针对抱团发展可能引发的土地流转、项目投资、合同履行、环境保护等潜在风险,形成了《关于整建制推进民主法治村建设的建议》等高质量建言成果,为中共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法治视角和专业支撑。
组建专业团队,全程法治护航。整合农工党内及所联系的优秀法律人才资源,组建“农工党·小浦法治服务团”。服务团深度参与示范带建设全过程,提供法律咨询、合同审查、风险评估等专业服务。2022年以来,累计开展法律咨询50余次,审查重大经济合同、村规民约草案等30余份,提出针对性法律建议60余条,有效规避了小浦镇产业发展中的重大法律风险。
强化重点领域保护,融合生态法治。在银杏古树群保护、民宿产业发展等关键环节,推动建立“生态保护+法治保障”双重机制。服务团积极参与专项保护规定、规范民宿经营管理合同范本等的制定工作,确保绿色发展在法治轨道上运行,从源头上减少了因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经营纠纷引发的矛盾。
发挥民主党派优势,以专业力量赋能矛盾调处化解
面对基层纷繁复杂的矛盾纠纷,农工党长兴县基层委员会充分发挥在法治、医卫、文艺等领域的界别优势,整合资源,精准施策,提升基层矛盾化解的专业化、多元化水平。
培育法治“头雁”,夯实调解根基。联合煤山法庭、小浦镇派出所、司法所及农工党党员领衔的泰杭(长兴)律师事务所,创新实施“群雁普法培优计划”。选派资深法官、警官、律师党员担任导师,与 15 名乡村“法律明白人”结对帮带。通过“以案释法”“模拟调解庭”等实战化培训,显著提升其法律素养和调解技能。目前,这支队伍已能独立调处 90%以上的常见民间纠纷,成为化解基层矛盾的“第一道防线”。
打造特色调解品牌,凝聚多元合力。协助小浦镇整合“法律明白人”、乡贤、“五老”人员、网格员等力量,打造“善治杏福调解室”等品牌调解阵地。农工党律师党员发挥主要作用,坚持每月定期坐班,并建立应急响应机制,重点参与调处涉及多村、专业性强、难度大的跨区域或复合型矛盾纠纷(如土地权属、合同履行、邻里积怨等),显著提升了调解的公信力和成功率。
创新普法宣教,润物细无声。组织农工党党内文艺工作者,将民法典等法律法规及高价彩礼整治、厚养薄葬倡导等内容,精心创编成快板、戏曲、小品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用艺术形式讲法理、说道德,有效引导了乡风文明,预防了因陈规陋习引发的家庭、邻里矛盾。同时,注重发挥农工党在生态环保领域的界别特色,重点宣传《湖州市美丽乡村建设管理条例》《湖州市乡村旅游促进条例》等地方性法规,提升村民生态法治意识。
融入医卫关怀,德法相济促和谐。发挥农工党医卫界别优势,定期组织党员医疗专家开展“送医送法下乡”活动。在为村民提供优质健康服务的同时,同步开展法律咨询、法治讲座,将健康关怀与法治宣传、心理疏导相结合,有效纾解了部分因病致困、因法盲致怨的社会情绪,促进了基层和谐稳定。
深化“三治”融合,以机制创新保障长效善治
农工党长兴县基层委员会积极探索将农工党资源优势融入“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源头化解矛盾的长效机制。
完善自治规范,契约化管理。推动五村联合制定“村规民约”。农工党律师党员全程参与,确保规约内容合法合规、切合实际,将银杏保护、民宿管理、环境卫生、邻里关系等易引发矛盾的事项纳入其中,明确权利义务,建立“跨村事务共商共管”机制。这一“契约化”自治模式有效规范了村民行为,减少了随意性引发的冲突,经验已在全县推广。
构建法治联盟,协同化治理。推动成立“杏福守护联盟”,整合司法所、派出所、法庭、调解室、法律顾问、农工党法治服务团等力量,形成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矛盾联调的协同治理网络。联盟定期研判风险,对重大复杂矛盾进行联合“会诊”,确保依法有效化解。
融合德治教化,浸润化引导。整合农工党资源,协助打造“普法Walk”法治文化景观带(设置法治墙绘、石刻标语等30余处),并依托当地红色资源(如中共历次党代会主题展馆),融入法治元素,建设红色法治教育基地。让干部群众在日常休闲和红色教育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法治熏陶,提升规则意识和道德修养,营造崇德尚法的社会氛围。
持续深化机制建设,护航共富之路
围绕基层矛盾预防化解长效机制建设,农工党长兴县基层委员会将继续重点深化以下工作:
做强社会服务基地平台。进一步整合农工党资源,将小浦镇基地升级为集法律咨询、专业调解、法治宣传、健康服务、民意收集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社会治理服务平台,使其成为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的坚强堡垒。
推动法治机制迭代升级。协助小浦镇深化民主法治建设内涵,争创更高层级荣誉,总结提炼“五村联动、三治融合、多元化解”的“小浦经验”,形成可复制推广的模板。积极探索“数字法治”赋能,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风险预警、线上调解、普法精准投送能力。
护航产业高质量发展。紧跟小浦镇银杏产业升级、文旅融合等发展步伐,组织农工党相关领域专家(法律、环保、规划、文旅等),提供全链条、前瞻性的专业支持,重点防范产业升级、新业态发展中的法律风险和社会风险,确保特色产业在法治轨道上行稳致远,筑牢共同富裕的根基。
(作者系农工党长兴县基层委主委、长兴县司法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