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省委组织部公布关于表彰“浙江省担当作为好干部”的决定。农工党浙江省委会常委,省水利厅规划计划处处长许江南榜上有名。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他的事迹,感受这位“浙江省担当作为好干部”的风采!
在许江南办公室的墙上,挂着一张浙江水网地图。这张水网,见证着他30年如一日铿锵的步伐——精心谋划水网格局,全力保障重大工程,助力水利事业创新发展……浙江水利投资连续高位增长,3次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近两年连续获得全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第一名、国家水网重大工程建设成效显著第一名。
绘制浙江水网 谋划大项目
浙江河湖密布、江海通达,素有“水乡泽国”之称,却同时也是个典型的中度缺水地区,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杭嘉湖、宁绍等地经济总量占全省的三分之二,但水资源量只占五分之一。如何为中国式现代化省域先行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彼时,习近平总书记刚提出构建国家水网,怎么建、建什么,一系列问题都亟待破题。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部署深入谋划一批事关当前和长远、事关全局和根本、跨区域跨流域跨周期的重大项目。作为省水利厅规划计划处处长,许江南坚决贯彻省委省政府和厅党组要求,立足服务保障全省高质量发展大局,跳出水利谋水利。
从历史脉络里找线索,他带领团队认真研究了2005年版《浙江省水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总体规划》,并对规划期内建成的浙东引水工程、千岛湖配水工程等重大水资源配置工程的成效作认真梳理总结;从基层一线找需求,他带领团队走遍各个市县,摸清全省水资源利用现状和发展需求,形成了60多份用水需求分析报告;从重大战略里找答案,把浙江水网规划融入共同富裕示范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中,用强大的水资源保障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调研龙湾区海塘安澜工程
在一系列准备工作基础上,一张“浙江水网”布局图跃然纸上,一份2万多字《浙江水网建设规划》新鲜出炉:打造浙东、浙中、浙北3条水资源配置通道,即把西南地区优质且充沛的水资源,引入杭州湾和浙东沿海地区,着力打造一张互联互通的省域水网,共同构成浙江“南水北调、西水东送”的通道,谋划505项利长远、惠民生、可持续的重大水利项目,总投资1.3万亿元。作为全国第一份推出的省级水网规划,《浙江水网建设规划》一经推出,便引起了全国水利专家的关注,并获得高度认可。凭借这一创新性设计,浙江也成功入选全国第一批省级水网先导区,还高水平承办了2024年全国市级水网现场会。
水利部加快市级水网建设现场推进会在宁波召开
破解水利融资难题 扩有效投资
省委、省政府坚持以项目看发展论英雄,加快推进“千项万亿”重大项目建设。长期以来,水利项目建设一直依靠财政预算资金来推进。如何改变仅仅依靠财政资金的传统模式,坚持“两手发力”,成为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举。
2020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推进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相关工作的通知》,这份通知并不包含水利设施,许江南按照省水利厅党组要求,及时跟进研究。他敏锐地感觉到这是一个突破口——多年来的大投入建设,让我省有大量水利沉淀资产。通过发行REITs盘活这些优质的水利基础设施,既可以募集社会资本,又没有政府债务风险,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可以顺利解决水利建设资金筹措难题。于是,他第一时间向各地征求意见,在绍兴市政府表示申报意愿后,起早贪黑多次带队奔赴国家部委,只为最高效地汇报沟通。功夫不负有心人,2021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进一步做好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工作的通知》,将“具有供水、发电等功能的水利设施”纳入试点范围,更让许江南坚定了要把绍兴汤浦水库打造为全国水利REITs第一单的决心。
然而,在该项目驶入上市筹备快车道时,一个又一个的挑战横亘在眼前——
“工程”如何变“资产”?由于建成时间较早等历史原因,汤浦水库一直没有取得不动产证。这也是全省水利工程的共性问题。没有产证,就意味着水库只是“工程”而非“资产”,后续工作无从谈起。他会同绍兴市多次反复专题研究汤浦水库投资合规手续补办路径,并带动绍兴市、武义县、临海市纳入自然资源部、水利部的不动产登记全国试点,推动全省水利工程办理不动产证常态化。
“资产”如何变“资金”?解决这个问题,关键在于论证供水收益的稳定性,这也是金融专家关注和担心的重点。他带领专家团队详细对比分析了绍兴市长达60年的供水情形,从供水的稳定性、收益的持续性到风险的可控性等各个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研究,清晰展现了水库工程在供水保障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得出供水企业收益风险远低于一般金融产品的结论,彻底打消了专家的顾虑,并被国家发展改革委选作盘活存量资产的典型案例在全国推广。
陪同水利部到汤浦水库指导推进水利投融资改革工作
投资者信心不强怎么办?他指导绍兴市出台涉水资产REITs平台构建方案,将有关县区供排水工程一起打包至市级平台的资产池,在同一平台里将供水源头与末端工程进行整合,不仅解决了扩募能力问题,使平台资产规模显著增加,还加快推进水务一体化进程。不仅如此,许江南还主动考虑到国有资产权益、防洪效益保障,多次和绍兴沟通对接,创新构建汤浦水库所有权保护机制,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这一关键突破,也为全国水利领域首单REITs的成功发行扫清了最大的障碍。
2024年11月8日,全国水利基础设施REITs第一单——绍兴汤浦水库REIT在深圳交易所成功上市,累计募集到了17亿元资金,并创下了当年公募REITs网下询价认购倍数的新纪录。募集的净资金,将用于“十四五”期间全省最大水利工程镜岭水库的建设,建构起水利基础设施存量资产与新增水利基础设施投资之间的良性循环机制。
同时,在争取中央资金支持方面,他抢抓先机提前开展前期工作准备。2023年,加快完成了39项水利重大项目的论证,总投资1027亿元;推动158项获得增发国债资金补助达228亿元,相当于我省水利领域前十年中央资金补助的总和。同时,充分利用国家部委和省政府各类协调机制,创新开展“红橙绿”三色分区动态管理机制,推动国债项目提前完成全部开工目标,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完成国债资金支付,为后续资金争取积累了经验、提供了样板。
带领11市集中攻坚争取增发国债资金
守正创新 奋力推进重大工程建设
杭州城西,山水入城、易洪易涝,历来是城市防洪排涝问题突出区域。加上城市化进程加快带来的洪水调蓄空间减少,补齐防洪排涝短板迫在眉睫。但是杭州城西南排工程在前期论证阶段时,却遇到困难。有关人士担心工程单一的防洪功能“性价比不高”。有关人士的担心也在情理之中,但当下的城西“淹不起”更是不争的事实。如何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许江南贯通融合“系统治理”“平战结合”理念,创新性地提出反向引钱塘江水改善城西周边水生态环境的思路。即汛时将洪涝水就近、快速、往南强排进入钱塘江,而平时就反向把钱塘江的清澈活水引入城西河道,让市民家门口的美丽河湖更幸福。
镜岭水库最早于1952年勘测规划,但受制于移民规模大、跨区域协调难等因素,历经数十年论证仍未开工建设。许江南带队走访调研各方后,创新提出“洪水资源化”方案,把镜岭水库原来单一的防洪功能拓展到防洪、供水等多功能,让镜岭与汤浦等水库联动成为保障绍兴供水的“大水缸”。这一论断犹如一剂强心剂,让这个70年想干而未干成的重大水利工程迈出关键一步。
指导推进镜岭水库工程前期审批工作
在舟山定海,山体包围的老城区备受洪涝灾害困扰。当地邀请他去指导规划水利工程。他看到了定海老城区土地要素发展受限的现状后,因地制宜,创新提出“向上发展”。即在绕城的五座山体的山腰处建设截洪渠,构建“水利+”融合发展新模式,探索以水利工程建设打开城市天际线。五山水利工程经受了“梅花”等强台风实战考验,大幅降低城市内涝灾害。平时又成为“东海云廊”,成为旅游休闲健身场所,带动农户增收千万余元,这一模式入选全国2024基层治水十大经验。
五山水利工程
“向难而进,向新而变”是许江南为自己定下的要求。他是浙江水网建设的笃行者,勇于创新,攻坚克难,将浙江水网越织越密,越织越美,守护着浙水安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