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工民主党杭州市委员会
杭州是农工党活动较早的地区之一。1930年,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成立后就派蔡一鸣到杭州开展党务活动,发展党员。1931年,临委会浙江筹备委员会成立。1947年7月,在菜市桥头发巷11号(胡铠住宅)成立农工党杭州市临时工作委员会。1949年6月,农工党杭州市党务整理委员会成立。1951年1月,成立杭州市支部。1958年9月,农工党杭州市第一次党员大会召开,选举产生中国农工民主党杭州市第一届委员会。
农工党杭州市委会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做强宣传主阵地,延展理论研究深度。紧扣农工党“五大战略”和新时代新征程三大基本任务,通过“参政议政质效提升年”“组织建设固本强基年”“社会服务提档升级年”等主题年建设,创新“微言妙语”线上议政、信息沙龙深入基层、完善专项民主监督闭环模式等,持续提升建言质效。持续开展“星级支部创建”,推动基层组织建设规范化、均衡化、科学化发展。全面开展“学规定、强作风、树形象”主题教育,深化“同心同廉”工程。开展“希望工程、光明工程、健康工程、爱心工程”四大工程,组建助力共同富裕服务团,设立特色社会服务基地,打造“浙爱无痕·杭向同行”主品牌,逐步形成“基地+品牌+帮扶”的“三位一体”社会服务体系。
农工党杭州市委会历任主委为祝更生、蔡继绍、李松春、周智林。
2021年8月,农工党杭州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农工党杭州市第十一届委员会。於卫国任主任委员,倪晓娟、石仕元、章勤、蔡瑾、曾玲晖任副主任委员。
截至2024年底,杭州市共有农工党党员2346名,区县级委员会1个,基层组织109个。
中国农工民主党宁波市委员会
1956年2月,宁波筹建农工党地方组织,同年9月7日,成立宁波工作委员会,时有党员46名。1958年9月1日,召开第一次党员大会,选举产生中国农工民主党宁波市第一届委员会。之后,分别于1961年、1963年召开了第二、三次党员大会。“文革”开始后,农工党被迫停止活动,1979年底恢复活动。
农工党宁波市委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四新”“三好”总体要求,广泛凝聚政治共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持续深化自身建设,不断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发展。聚焦健康中国、美丽中国建设和新质生产力、新能源等重点领域开展调研、建言献策。成立参政议政小组,实行课题招标、重点选题约稿“赛马制”,持续擦亮“信息沙龙”品牌,推动参政议政工作增量提质。全面加强自身建设,落实市委会领导班子成员联系基层组织制度,开展“主委走基层”“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大解题”活动,强化基层组织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推进“同心同廉”工程建设,实现农工党党员之家阵地建设全覆盖。发挥自身优势,拓宽服务领域,打造“名医下乡直通车”“健康文化进院所”等特色品牌,持续深化定点帮扶机制,倾力帮扶贵州毕节大方县。
农工党宁波市委会历任主委为陈世炤、吴元章、蒋德胜、毛宾尧、吴训威、常敏毅。
2021年9月,农工党宁波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农工党宁波市第十三届委员会。2022年12月、2025年1月分别进行届中调整,现由陈为能任主任委员,叶文俊、张水清、钮晶莹、沈建伟、朱晓丽任副主任委员。
截至2024年底,宁波市共有农工党党员1724名,基层组织64个。
中国农工民主党温州市委员会
农工党在温州的早期活动始于20世纪30年代。1931年,蔡一鸣在永嘉(今温州市)发展陈幼民加入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1948年8月至年底,蔡一鸣在温州市国民党军政界发展了王思本、徐勉、郑平加入中国农工民主党。1956年7月,成立中国农工民主党温州市工作委员会。1958年9月,升格为中国农工民主党温州市委员会。
农工党温州市委会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中共温州市委和农工党浙江省委会的领导下,把开展纪律学习教育同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深度融合。紧紧围绕中共党委、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聚焦“生命健康产业发展”开展调查研究,认真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把加强自身建设作为首要任务,着力构建制度完备、运行规范的长效机制,为提升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效能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充分发挥界别优势,以“同心浓情 医心护骨”和“大拇指工程”两大品牌项目为抓手,推动社会服务工作实现新突破、取得新成效。持续深入打造“凝心铸魂”“浓情议政”“夯基固本”“同心同廉”“助力共富”“素质提升”六大工程,坚持“高、严、实”要求,在自身建设中展现新气象,在履职尽责中作出新贡献,在服务大局中取得新成效。
农工党温州市委会历任主委为张景飞、林镜平、杨天闻、邵向云、谷定英。
2021年8月,农工党温州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农工党温州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章月影任主任委员,陈伟峰、金胜威、刘桂、张红萍、管伟立任副主任委员。
截至2024年底,温州市共有农工党党员1963名,区县级委员会2个,基层组织91个。
中国农工民主党绍兴市委员会
1938年8月,李士豪发起成立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农工党前身)诸暨临时县委会,这是农工党在浙江省的第一个县级组织。1947年4月,成立农工党绍诸临时工作委员会。1958年9月,成立农工党绍兴市委会。后绍兴市并入绍兴县,改称农工党绍兴县委会。1982年6月撤地建市后,改称中国农工民主党绍兴市委员会。
农工党绍兴市委会始终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弘扬农工党“爱国、革命、奉献”的优良传统,围绕中心大局,发挥界别优势,积极探索“基地+”工作模式,以诸暨枫桥农工党浙江革命活动史料陈列馆、嵊州贵门农工党中央社会服务基地、柯桥兰亭街道谢家坞村农工党同心驻村实践基地等为载体,以加强党史教育基地、党员之家、委员工作室、社会服务基地建设为抓手,全面加强自身建设;实施“同心向党”“同心建功”“同心争先”“同心同廉”四大行动,推动基层组织建设规范化、特色化、品牌化;持续推进《听老党员讲故事》系列专访、反映社情民意信息“越沙龙”、心理健康社会服务等特色品牌活动,积极履行参政党职能。
农工党绍兴市委会历任主委为钱康龄、郑淳理、胡少云。
2021年9月,农工党绍兴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农工党绍兴市第十二届委员会,徐泳任主任委员,周萍、黄旭东、王健、钱建军任副主任委员。
截至2024年底,绍兴市共有农工党党员1285名,区县级委员会2个,基层组织58个。
中国农工民主党金华市委员会
1930年,蔡一鸣受临委会中央委派到浙江开展党务,在金华发展党员。1948年,成立东磐武工队(后发展为东磬支队),投身反蒋斗争。1949年8月,成立金华地区党务整理委员会。1954年3月,中国农工民主党金华市委员会正式成立。
近年来,农工党金华市委会紧扣推进高质量赶超发展与共同富裕先行示范两大核心任务,锚定新时代新征程农工党三大基本任务,积极探索具有金华农工党特色和辨识度的发展路径。构建“三阵地三品牌”工作体系:依托农工党中央党史教育基地农工党浙江东磐地区革命活动史料陈列馆,展现先辈在浙中大地开展革命斗争的历史;以省委会党史教育基地蔡一鸣抗日事迹展示馆为窗口,弘扬农工党人抵御外侮、爱国奉献的精神;建成金华市农工党党员之家,定期开展理论学习、特色教学活动等,建设凝聚党员力量、传承优良传统的温馨家园;通过“前进学堂”定期开展理论研讨、专题培训,持续筑牢思想政治根基;打造“健康农工”品牌,发挥界别优势,组织医疗专家开展义诊、健康科普等,不断拓展社会服务内涵;创建“共富园”,聚焦乡村振兴、产业帮扶,全力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农工党金华市委会历任主委为王晋侃、陈伟卿、陈冬辉、陈德清、徐君赐、何兆浦、傅路红。
2019年8月,农工党金华市第十四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农工党金华市第十四届委员会。2024年1月进行届中调整,现由胡晓杭任主任委员,马永俊、方黎明、潘轶斌、施莉、徐亮亮任副主任委员。
截至2024年底,金华市共有农工党党员1202名,区县级委员会2个,基层组织61个。
中国农工民主党嘉兴市委员会
1955年秋,农工党浙江省委会派杨俊贤、李金昭、陈浪等人来嘉兴发展25人入党,另有外地调入4人。1957年7月,成立农工党嘉兴支部。1983年1月19日,选举产生农工党嘉兴市第一届委员会。
农工党嘉兴市委会在中共嘉兴市委和农工党浙江省委会的领导下,始终旗帜鲜明讲政治,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持续深化主题教育,赓续农工党“爱国、革命、奉献”的优良传统。紧扣农工党履职主线,围绕嘉兴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局,找准履职尽责的切入点、结合点、着力点,在参政议政中聚众智,在民主监督中建净言,在政党协商中献良策。不断健全工作机制,深化“同心议政·嘉沙龙”“同心议事厅”等工作载体,长效常态推动参政议政工作水平提升。立足界别特色、资源优势,以服务内容特色化、载体多样化、阵地固定化手段,打造“嘉医惠”“同心扶苗”“五彩农工”等社会服务品牌矩阵,持续助力嘉善“双示范”建设,深化平湖东昇省级社会服务基地建设。以星级基层组织创建为抓手,持续提升基层组织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水平,实现基层组织农工党党员之家全覆盖。
农工党嘉兴市委会历任主委为邵传统、沈道德、金成胜。
2021年9月,农工党嘉兴市第九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农工党嘉兴市第九届委员会。2024年1月进行届中调整,现由张永红任主任委员,费爱华、陈刚、张齐、徐剑虹任副主任委员。
截至2024年底,嘉兴市共有农工党党员960名,基层组织48个。
中国农工民主党湖州市委员会
1948年,吴迪英加入农工党,成为湖州地区首位农工党党员。1957年2月,农工党湖州市省直属支部成立,时有党员29名。1985年3月,中国农工民主党湖州市第一次全体党员大会召开,选举产生农工党湖州市第一届委员会。
农工党湖州市委会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团结带领全市党员,积极投身于服务发展大局的各项事业中。不断健全各项工作制度,持续推动星级支部考核创新优化,提升党员队伍整体素质。立足农工党履职主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同心智库”作用,聚焦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堵点问题,开展高水平调查研究,为政党协商、省市两会建言、专项民主监督等提供高质量履职成果。以“同心议政·菰城汇”为工作载体,充分发挥社情民意信息资政建言主渠道作用。强化品牌意识,坚持资源整合、多方协同,精心打造“浙爱无痕·湖暖有你”“同心·前进·服务”等一系列独具农工党湖州辨识度的工作品牌。
农工党湖州市委会历任主委为朱承汉、毛舜英、魏明。
2021年7月,农工党湖州市第八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农工党湖州市第八届委员会。2023年1月进行届中调整,现由吴巍任主任委员,梅红、周燕、嵇冰、周洪昌任副主任委员。
截至2024年底,湖州市共有农工党党员690名,基层组织41个。
中国农工民主党衢州市委员会
1931年9月,开化县芳林乡石坂村人余采青在上海参加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1940年秋,余采青开始在开化秘密发展农工党党员。1957年5月,成立农工党衢县工作委员会。1984年7月,农工党衢州市第一次党员大会召开,选举产生农工党衢州市第一届委员会。
近年来,农工党衢州市委会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继承和发扬农工党“爱国、革命、奉献”的优良传统,积极履行参政党职能。持续深化思想政治引领,强化理论武装,深入开展“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奋进新征程”“学规定、强作风、树形象”等主题教育,引导全体党员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紧扣中心大局,聚焦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任务,发挥界别优势,做实做细调查研究,形成了一批务实有效的参政议政成果。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等,倾心尽力开展社会服务,推动第七届中医科学大会在衢举办,国家标准化心血管诊疗中心、国家智能骨科疾病诊疗示范中心、“行走的医院”项目相继落地衢江。
农工党衢州市历任主委为施颂周、汤学楚、舒正茂、张波、吕玉茹、杨晓光。
2021年9月,农工党衢州市第八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农工党衢州市第八届委员会,2023年2月、2024年11月分别进行届中调整,现由吕亮任主任委员,钟爱红、林静、徐小华、江建明任副主任委员。
截至2024年底,衢州市共有农工党党员496名,基层组织38个。
中国农工民主党舟山市委员会
1984年8月,农工党党员李隆华从外省调入舟山师范专科学校工作后,着手筹建农工党舟山地区组织。1987年8月8日,中国农工民主党舟山市支部委员会在定海成立,时有党员19人。1988年12月28日,农工党舟山市第一次全体党员大会在定海召开,选举产生第一届委员会。
农工党舟山市委会始终践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与中共舟山市委同心同德、携手前行。将全面加强自身建设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思想建设方面,以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抓手,不断深化理论学习,筑牢多党合作的思想根基;在组织建设方面,深入实施“固本强基”工程,着力推进基层组织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建设。建立常态化调研机制,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关键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形成一系列极具前瞻性和建设性的调研报告,切实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打造特色社会服务品牌,依托同心健康社会服务基地,推动优质健康服务资源向社区和海岛下沉;实施孤独症儿童关爱行动,建立“彩虹桥”社会实践基地;设立“同心·前进慈善基金”,资助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助力共同富裕。
农工党舟山市委会历任主委为李隆华、赖承圭、陈松菊。
2021年8月,农工党舟山市第八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农工党舟山市第八届委员会。孙小晓任主任委员,王淑芬、刘奋伟、韩亚玲任副主任委员。
截至2024年底,舟山市共有农工党党员287名,基层组织16个。
中国农工民主党台州市委员会
1956年,农工党开始在临海发展党员。1957年4月,省委会批准首批10名党员,成立临海支部。1983年10月,成立农工党台州小组,时有党员7人。1998年12月,中国农工民主党台州市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农工党台州市第一届委员会。
农工党台州市委会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的一系列决策部署,继承和发扬农工党“爱国、革命、奉献”优良传统。深化“山海同声”等品牌载体建设,深入挖掘各地农工党党史资源,打造临海党史馆、温岭党史馆、恩泽医局等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筑牢理想信念之基。聚焦健康台州、美丽台州建设,以专班运行和“智库议政”“同心议政”的平台模式,开展“三医”联动改革助共富、涉海涉渔安全整治、优化营商环境等专项民主监督,以高水平履职助力台州高质量发展。围绕“创优工程”推动组织建设规范化,探索四个“党务+”创建模式。打造助力共同富裕社会服务品牌,充分发挥温岭农工党中央社会服务基地的示范作用,带动各基层组织广泛开展基地创建活动,持续深化品牌内涵。
农工党台州市委会一届至四届主委为陈海啸。
2020年12月,农工党台州市第五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农工党台州市第五届委员会。沈洁任主任委员,刘国志、梁海兵、陈斌、罗勇波任副主任委员。
截止2024年底,台州市共有农工党党员836名,区县级委员会2个,基层组织32个。
中国农工民主党丽水市委员会
1984年7月,农工党省委会在智力支援丽水地区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在丽水发展了3名党员,建立了中国农工民主党丽水地区小组。1985年2月,成立农工党丽水地区支部。1989年11月,召开农工党丽水市(县级)第一次全体党员大会。2000年7月,丽水撤地设市,设立莲都区,原市委会(县级)更名为农工党丽水市莲都区委会。2002年11月底,农工党丽水市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
农工党丽水市委会始终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打造新时代高素质参政党地方组织为奋斗目标,全方位、多层次推进自身建设。紧扣经济建设这一中心任务,锚定中共党委、政府工作重心,扎实履行参政党职能。充分发挥界别特色与专业优势,聚焦经济高质量发展、医疗卫生、环境保护、资源开发利用等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草心社”作为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重要桥梁纽带,深入基层一线,倾听群众心声,广泛收集民意,形成了一系列高质量的社情民意信息,在畅通民意表达渠道、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上取得了丰硕成果。持续深耕“前进·暖阳”品牌活动,从医疗义诊、科普宣传到科技下乡、产业帮扶,从助学支教、关爱弱势群体到赈灾救灾、助力应急保障,广泛开展各类社会服务,不断扩大影响力。
农工党丽水市委会第一至三届主委为李江波,第四届主委为丁岳清。
2021年9月底,中国农工民主党丽水市第五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农工党丽水市第五届委员会。丁岳清任主任委员,徐兼明、郭巧燕、毛伟华、季巧英任副主任委员。
截至2024年底,丽水市共有农工党党员382名,区县级委员会1个,基层组织17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