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情民意大家谈】张武:躬耕一线 汇智建言

2025-09-23 来源:省委会调研部

我在2014年加入农工党,2017年结缘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八年来累计撰写了200余篇信息,期间我的工作轨迹覆盖多个领域、多个岗位,赋予我观察社会的独特视角和源源不断的鲜活素材。

岗位是源头活水:

俯身拾取“沾泥土、带露珠”的真实问题

一是在窗口“面对面”,感知政策落地“温差”。在行政审批服务窗口工作时,办事群众因材料不齐或流程复杂而反复奔波,促成我撰写“婚姻登记联网异地通办”“供养亲属抚恤金”等有关主题信息,提出合并环节、容缺受理等操作性建议。在社保基金管理岗位处理大量咨询和投诉时,我捕捉到退役军人社保补缴难,形成有关“退役军人社保补缴”的建议。

二是在高新“主战场”,洞察经济运行的“毛细血管”。我现在工作所在的温州湾新区(温州高新区)正在积极打造数字经济、新能源、新材料、智能装备、生命健康等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从而得以深入观察区域经济发展、重大项目推进中的深层挑战。今年据此撰写了“高压密铁锂”等近十余篇高新技术类的信息。

三是在建设“第一线”,触摸行业的“脉搏起伏”。在国企参与房地产和建筑工程管理一线,基于亲身经历如何建好“好房子”以及对工程领域相关短板的思考,我提出系列建议。

思考是转化枢纽:

从“现象碎片”到“建议拼图”的深度加工

一是“小切口”透视“大逻辑”。在人才市场服务工作中,我发现,各地高校应届毕业生身份认定标准不一。这看似是个局部问题,但通过深入调研,并将其置于全国的大背景下思考,最终形成有关“高校应届毕业生身份认定标准”的信息,将对个案的关注上升为具有普遍意义的政策思考。

二是“跨领域”寻求“最优解”。在从事国企资产管理时,发现部分存量已竣工项目工程款未按时结算现象,后经追溯,意识到这不仅涉及工程建设管理本身,更与融资支持、政府债务等环节紧密相关。由此,我撰写了有关“PPP模式”等主题信息。

三是“冷思考”校准“热焦点”。面对社会热点和突发事件,保持冷静和理性至关重要。例如,在房地产开发领域工作期间,面对市场波动和政策调整引发的焦虑情绪,我坚持基于真实数据和市场运行规律进行研判,在《关于破除我市民间投资困局的若干建议》中,既指出潜在风险,也强调信心引导和长效机制建设,避免了情绪化表达,力求提供建设性建议。

价值是核心标尺:

追求“真管用、能落地”的建言实效

一是问题导向,精准“把脉”。在人力社保局内控岗位时,我通过梳理大量内审案例和流程漏洞,精准识别出部分关键业务流程存在的风险点,据此撰写了“非正常企业社保清欠难”等信息。

二是建议可行,开好“药方”。例如,在社保基金管理方面,撰写了多篇有关“失业保险”的信息,直指基层实操困境,提出具体破解路径,力争让决策者和执行部门“看得懂、用得上”。

三是立足国情,胸怀全局。在国企城投融资工作中,我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有深切体会。在撰写《地方专项债实操落地仍存三大短板》相关建议时,将地方实践置于国家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总体部署中考量,提出的规范融资行为、拓宽合规融资渠道等建议,既立足地方实际,也契合中央精神,确保建言的方向正确、站位准确。

(作者系农工党省委会特邀信息员,温州市委会参政议政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温州浙南科技城建投集团资产管理部主任)